SMM 9月30日讯:近期,“供应紧张”“一芯难求”成为储能市场的代名词,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吸引了众多机构对未来储能行业发展的乐观预期。且据《央视财经》近日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国内储能电芯的需求十分强劲。头部电池企业均表示工厂已处于满产状态,一些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初。 在此背景下,不少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也陆续回应其各自储能电池订单的排产情况,SMM整理了几家企业的公开回应,具体如下: 【海博思创:公司从二季度开始就处于满产满销的状态】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剑辉表示,公司从二季度开始就处于一个满产满销的状态。一方面是海外的需求处于爆发的状态,所以造成优质产能短期紧缺;另一方面现在电芯容量从314安时向500安时、600安时转换,当明年这些大容量电芯的产线逐步投入量产之后,其认为这种短缺的状态会得到缓解。 且近期也有不少企业回应储能电芯的各自排产情况: 【龙净环保:公司储能电芯当前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业务范围涵盖新能源储能以及风电光伏业务的龙净环保,9月29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储能电芯当前处于满产满销状态,其中90%以上产品外销(不含内部绿电项目),客户主要集中于国内一线主流储能集成商及能源企业,通过和亿纬锂能合作,品牌价值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鹏辉能源:公司大小储电芯生产线均满产 部分储能电芯产品有一定涨价】 鹏辉能源在9月19日发布了投资者活动调研记录表,其中被问及其储能业务的相关情况,鹏辉能源彼时回应称,目前公司主要储能产品型号如 314Ah 大储电芯生产线、100Ah、50Ah 小储电芯生产线均满产。相比上半年,目前公司部分储能电芯产品有一定的涨价。 【赣锋锂业:目前公司的储能电芯产能已满产】 赣锋锂业也在9月8日收到投资者询问关于“最近各大电池厂商都表示下游储能爆单,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请问贵公司的储能产线是否也达到满产满销,订单情况如何?”的话题,赣锋锂业回应称,公司储能电芯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供应合作,目前公司的储能电芯产能也已满产。在当前储能需求爆发的背景下,公司凭借一体化布局保障对客户的稳定交付。 【海辰储能表示:目前工厂的订单排产已至年底,生产计划十分饱和】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3月份起,海辰储能厦门、重庆基地进入满产状态,这种满产状态一直持续至今,目前工厂的订单排产已至年底,生产计划十分饱和。此外,据《证券日报》消息,其公司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今年以来,储能电芯需求呈现多点爆发态势,海外市场需求激增成为最强引擎。从中短期来看,储能电芯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政策持续发力 今年国内全年储能电芯出货量有望突破500GWh 且国家政策也在持续发力,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的目标,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这将拉动新增项目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中信证券对此评论称,上述目标意味着至2027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翻倍。虽该目标在量级上与市场此前预测接近,但方案的印发在实质上将“市场预测”转变为“政策目标底线”,预测实际装机大概率将超过政策目标。基于此,中信证券上调2025—2027年国内储能装机预测至140GW、190GW、230GW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上半年,国内储能市场表现便可圈可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56.12GWh,同比增长68%。 储能项目的增多带动市场对储能电芯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以刚过去不久的8月份为例,据SMM了解,8月国内储能电芯产量达49.88GWh,同比增长12.92%。而储能电芯产量显著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美国关税政策再度延期,“抢出口”窗口持续;2)国内内蒙古地区因补贴政策预期变化及气温条件影响,订单加紧排产与交付;3)部分电芯企业新增产能逐步释放;4)在产能整体紧张背景下,外协工厂快马加鞭的加入生产大军,8月行业开工率已突破80%大关。 且据SMM了解,目前一二线电芯企业排产已普遍安排至2026年一季度,近期成交多以远月零单为主。因此,“供应紧张”和“价格上行”仍是储能行业的关键词。在保守预估下,SMM预计国内全年储能电芯出货量有望突破500GWh。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 陈海生表示,我们新能源装机每年增长2亿到3亿千瓦,对储能的需求是巨大的;储能自身技术的进步和产业规模的增加,使储能的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需求驱动和自身发展驱动的双轮驱动结果,正好在需求和供给方面达成了一个契合点。 此外,海外储能需求也在持续提升,国信证券此前表示,中东、东南亚、南非、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多地存在电力紧缺问题,各国政府扶持政策频出,储能装机需求有望大幅度提升,因而新兴市场有望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出口重要方向。 这一情况也印证在了数据上,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上半年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合作),总规模超160GWh,同比增长220.28%。 在9月22日由SMM主办的SMM印尼电池材料与储能论坛上,SMM 新能源及镍部门总监 董旗缘曾表示,欧盟地区因电网平衡需求和可再生能源扩张,欧盟储能市场有望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储能市场装机量或在12GWh左右,2025年四季度或在10GWh左右;美国储能市场在短期内仍面临挑战,关税政策在抑制需求方面起关键作用,但可能在2026年前出现加速增长;至于亚太及其他地区,这些地区的储能需求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有望持续上升。2026年第二季度,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和早期政策支持,将成为增长最强劲的时期。 机构评论 展望2025年Q4及2026年,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产业研究中心认为锂电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中期供需紧平衡将贯穿今明两年,头部企业储能电芯产能缺口将持续扩大。从全球视角看,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的储能需求仍具备强劲增长动力。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今年以来国内储能需求超预期,核心驱动在于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动峰谷电价差拉大,加上容量电价政策出台,推动储能IRR提升。储能需求驱动力快速由新能源强制配储转向经济性驱动。海外市场,美国以外市场需求维持高速增长,“大而美”法案核心限制2026年后开工项目,预计装机端需求影响有限。锂电方面,储能需求超预期带来的产业链量利齐升逻辑持续兑现。 中信建投继续看好储能、锂电板块景气度抬升。其表示,当前核心矛盾为储能需求持续性是否能够带动2026年需求预期在20%的增速上继续上修,关注四季度储能招标、11月底电池企业要货预期以及2026年电动车以旧换新政策及锂电排产情况。 东吴证券9月28日发布的研究也显示,随着国内容量补偿电价逐步出台,大储需求超预期,供应紧张,今明年预计30-40%增长。与此同时,受益储能需求,锂电9月排产也高于预期,10月排产进一步提升10%,旺季再上台阶,且各家指引11-12月高景气度延续,电池供不应求。 |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3 小时前
3 小时前
4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