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资本张维:读400年中国史,悟内生变革动能丨大咖荐书

来自: 证券时报网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霍华德・马克斯在《价值演算》中直言:“投资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对盈利能力的判断是否正确。”而这种精准判断的内核,正是认知的深度。查理・芒格亦曾强调,“配得上”想要的事物,本质是让认知匹配价值。

在快速流变的世界里,谁也无法基于当下作出对未来的判断;即便这个时代最厉害的人,也同样被局限在这个时代里。只有将时间拉长,去对话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人、去对话宇宙万事万物,才能突破我们被局限的认知,进而提升认知。而对话的工具就是——读书。

你能看到的各行各业的聪明人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酷爱读书、坚持阅读。做投资更需要通过读书,从更长远的时空来观察事物,找出变化中的不变,深刻认知事物的第一性原理,发现投资价值。

金秋十月、秋风飒爽,创业资本汇携手一众投资大咖,向读者朋友们分享他们喜爱的书籍,一同顺着指尖穿越时空,寻找认知的高点。本期第二期,我们邀请到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做分享。

基石资本董事长 张维

《中国的奋斗:1600—2000》 作者:【美】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难写,是史家共识。克罗齐有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近代史要回答的是中国如何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何以现代中国”的问题,该核心命题与当代中国的紧密相连,使得这部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一部“未竟史”。而无论是西方中心的“冲击—回应”论,抑或侧重于本土经验的悲情叙事,都未能为这个问题提供圆满的答案。

徐中约(1923—2005)生于上海,长于乱世,于燕京大学毕业后,又负笈美国,1954年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历史系。亲历过时代巨变、跨越了东西方文明的生命轨迹,锻造出他“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独特史家眼光。

徐中约师从费正清,费氏所创“冲击—回应”之范式,一度主导中西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诠释。徐中约虽承师门“中西文化冲击适应”之基,却另辟学术新境,更着力凸显中国的主体性与内生变革动能。

徐中约认为,“变化的动态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避免了用‘外因’来解释中国历史及其所暗含中国仅仅是‘作回应’的思想陷阱。”

他将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总结为三点:一是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二是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三是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本书也以此为纲,并于第三点上重点着墨。

值此国庆佳节,谨以这部浸润了“士”之情怀的史学巨著,献予所有关切中国命运的朋友。

责编:岳亚楠

校对:陶谦

图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这10个“养生”做法,其实并不健康!发布时间:2025-10-02
下一篇:
泽连斯基:“一切都取决于美国领导人的决定”发布时间:2025-10-02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