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家商场,透过一家店的橱窗,小猫、小狗们被安置在每个玻璃格子里,左上方的标签还写明了“商品”种类、品种、性别、疫苗注射情况以及性格。 ![]() 商场内,在玻璃箱子里的宠物被展示和售卖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范芊芊摄 在它们身边的货架上,摆着宠物零食、衣服、清洁护理用品以及玩具,店里还提供宠物清洗服务。如果在这儿买上一只小猫或小狗,宠物的日常吃喝玩乐及用品也可以一站式配备齐全。 ![]() 商场宠物门店售卖的宠物玩具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范芊芊摄 在另一家高端商场,一只躺在恒温玻璃展柜里的拿破仑猫,身价58888元,它的邻居们的标价也是成千上万元。再往里,挤满了来撸猫的年轻人,有妈妈带着三四岁的小孩,也有年轻的情侣。“妈妈,你看它醒了!”“这只小猫好可爱!”这里不时传来喜悦的交流声,还有忙碌的手机摄像。 9月下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多家商场,看到各种宠物活体店、用品店、食品零售店和集合店。而在北京的商场,一家宠物摄影店办起了摄影展。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宠物店进驻商场。 “以前我们(宠物店)想进商场,但很多商场不让进;现在商场主动来找我们入驻,几乎每个月都有邀请。”英宠摄影创始人何绮玥表示,近两年,线下商业体对宠物业态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今年尤其明显。 “商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引流。宠物和二次元一样,现在是购物中心和商场吸引年轻人和中年客群的重要抓手。”何绮玥直言。 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4000亿元。特别是养宠的年轻群体占比不断扩大。正如何绮玥所言,宠物店成为线下商业体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抓手。 宠物店成商场“新宠”,有商场金店退租欲引入宠物摄影店 2023年,英宠摄影在北京朝阳合生汇商场开出第一家门店,2025年3月又受邀在“1733商业空间”开了门店。如今,这股风潮也出现在王府井、西单等传统百货以及万达等大型商业集团中,它们正在布局宠物友好楼层,英宠摄影也收到多家商场的入驻邀请。 英宠摄影在北京朝阳合生汇商场的门店只有10平方米,商场负责人在最近几天频繁找到何绮玥,原因是一家100多平方米的金店退租,想让宠物摄影店接替。但她犹豫不决,要赚钱还是要品牌宣传,何绮玥反复算着一笔账。 这10平方米的小店,是何绮玥在商场开的第一家店。从亏钱到尝到赚钱的甜头,她花了两年。最初,这家门店也和其他店一样可供拍摄,但因场景简陋,很难吸引到客户。2024年5月,何绮玥策划了全国“100只有故事的狗”摄影系列,而这家店则被打造成了摄影展,作为品牌展示和引流入口,不再直接承接拍摄。 据何绮玥统计,变成摄影展后,该店每月能引流200~300名新增潜在客户,并在后续直接带来拍摄消费。 但对于是否换成更大的门店,何绮玥还是犹豫不决。根据测算,这100多平方米的门店至少需要配备6个员工,加上房租等各项成本,每个月的成本约15万元。这意味着月流水需超过15万元才能覆盖成本,但据她观察,目前商场的客流量很难实现盈利,并且很有可能亏损。 但她也放不下,在她看来,进商场,是每一家想做大的宠物店都要考虑的下一步。商场的宠物友好程度不断提高,商场运营方还会想方设法举办各种宠物主题活动,宠物客流量也势必会不断增加。商场店直接盈利的意义有限,但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品牌展示和打破客户圈层,能触达线上算法难以覆盖的消费人群。 7月,上海西岸国内首家宠物健身房GOGOGYM开业,其创始人告诉记者,有其他商场也邀请其入驻。无论是英宠摄影还是GOGOGYM的例子,都说明商场对“毛孩子”的态度,已经从过去的被动“允许进入”,变为主动将宠物经济纳入商业规划的核心考量。 活体销售、服务更赚钱,多家宠物店配备洗护美容服务 然而,不是每一家在商场里的宠物店都能有英宠摄影的经营效果。商场带来的流量也并非雨露均沾。即使在周五傍晚,上海复悦荟商场也颇为冷清,经营活体销售兼洗护的“SC宠物生活馆”宠物店老板李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商场带来的客流营收每月“1万(元)不到”。这家约50平方米的店铺,尽管已经享受了租金减免,还是入不敷出。 李顺也想过,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并不适合商场。据何绮玥观察,活体销售因操作空间大、利润高,是目前最适合进驻商场的宠物业态之一。北京朝阳合生汇商场内一家约一两百平方米的活体销售店,配备十余名员工,据称能实现每月约60万元的销售额。 李顺算账后发现,还是活体销售最赚钱。她计划未来在市中心开设专注于单一品种的“小而精”活体店,以缩减面积、控制租金,并提升专业度。她表示在租金水平与街边店相近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商场店,因其自带人流且客单价有上浮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上海多家商场宠物店走访时注意到,对于活体宠物来说,价格上千元是常态,高的甚至超过1万元。而宠物吃穿、洗护、清洁用品或玩具的价格相较于电商平台的售价并不高,叠加租金、人工成本后可能并不赚钱。 根据宠业家数据库数据,2024年,宠物门店商品+服务综合大盘营收超265亿元,同比下降3.23%。其中,商品零售大盘综合营收111.25亿元,同比下降14.21%。 另一赚钱的模式则是服务。根据宠业家数据库数据,2024年,服务类大盘综合营收154.38亿元,同比增长6.59%。首份宠物店指数年度报告指出,宠物店业正从“卖货场”逐渐转型为“服务商”。商品本身已然不能成为门店的核心竞争力,而服务则是门店端少有的能够抓住的确定性营收来源。因此,未来门店的专业服务能力或许能够与生存能力直接挂钩。 记者在走访时也发现,多家宠物店内都配备了洗护、美容等服务,价格相较于货架上的大部分商品而言更为昂贵,高则上千元。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记者在两家商场宠物门店内都看到了前来洗护的“毛孩子”,而同时商品货架区极为冷清。 ![]() 商场宠物门店洗护接待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范芊芊摄 商场的“新算盘”:持续引流考验运营能力 活体销售更挣钱、服务增值更有增长空间,而让宠物店生存下来更关键的是选址和商场本身的运营能力。 何绮玥认为,宠物商场店的选址逻辑侧重于客流量、消费人群属性以及商场调性,倾向于选择业态更年轻、多元的商场,而非传统以零售为主的商场。 宠物商场店需要客流量,而商场引入宠物经济也是为了客流量。在何绮玥看来,引入新奇、能带来强黏性客流的宠物店,能有效吸引人流、延长停留时间。“商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引流。宠物和二次元一样,现在是购物中心吸引年轻人和中年客群的重要抓手。”何绮玥说。 但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则考验商场的运营能力,并非以宠物店为噱头就可以实现持续引流。李顺指出,目前其所在的商场运营团队虽每周都举办主题活动,但效果甚微。有时候商场的活动“纯粹是为了做而做”,缺乏有效策划与执行,无法真正吸引客流。 “涉及相关的法规,目前宠物跟随主人进入室内餐厅仍然还有调整和进步的空间。作为商业运营者,更期待的是受众不断扩大,包括带宠物的顾客也能够进入消费,因此这需要方方面面共同推动,不过这个趋势其实已经能看到了。”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商业地产资产管理部高级董事陈绮宁分析称。 ![]() 一些商场内的门店有宠物进入限制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舒冬妮摄 “做商业项目的运营者很容易‘卷起来’。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过犹不及。”陈绮宁强调,“很多事物都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宠物友好这个概念本身就适合放在一些社区型的商业,以及一些大型商场,运营者更需要平衡各方消费者的满意度。如果把宠物友好做得太过头,反而会阻碍它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