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位于贵州西南山区的花江峡谷大桥成为旅游打卡热点。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距水面625米,桥高世界第一,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 这座“横竖都是第一”的世界级工程奇迹,加上云端咖啡厅、无绳蹦极、高空玻璃观光大厅、水幕灯光秀等围绕高桥开发的体验项目,给众多游客带来了震撼体验。 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省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2022年1月18日开工建设,2025年9月28日正式通车,主体工程总投资约22亿元,由贵州交通投资集团联合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面对面》专访贵州交投集团总工程师韩洪举。 记者:二十多亿的一笔钱投在这里,在短时间内会让谁得益?要从短期来看。 韩洪举:现在花江峡谷桥下面有个小村庄,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落,但是五年以后你再来看,肯定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记者:为什么你这么自信? 韩洪举:花江峡谷现在是一个旅游热点,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本身它这里的旅游资源是丰富的。比如说原来的茶马古道,它本身又是布依族的一个很古朴的村落,还有张爱萍将军打仗的地方,还有当时抗战时候留下的铁索桥,还有摩崖石刻,有文化的,还有布依族少数民族风情的。贵州本来就是好山好水,这边风景本来就已经够好了,还有这些元素的加持,肯定会好起来。 在“交通+旅游”的思路下,花江峡谷大桥的配套服务区被改址,是一座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复合型桥旅融合枢纽。 花江峡谷大桥横跨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与黔西南州贞丰县交界处的花江大峡谷,花江大峡谷地处两亿多年前三叠纪地层,被誉为“地球裂缝”。这里地质构造复杂,风力、湿度、温度等变化莫测,瞬时风力可达14级,给桥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解决峡谷妖风的难题,项目团队与同济大学合作,采用了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技术。这种技术利用激光束与空气中的气溶胶的多普勒频率的变化来测量风速和风向,能够实现对高空风场的高精度测量。 通过一年时间的跟踪摸索,项目团队基本上掌握了峡谷妖风的运动规律,从而能够在大风来临前6小时做出预警,确保了花江峡谷大桥建设实现了安全生产零死亡目标。 作为钢桁梁悬索桥,花江峡谷大桥的两根直径近1米的主缆横跨峡谷,承担着桥面自重、车辆荷载及风荷载的全部拉力,是整座大桥的“生命线”。如何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及时精准监测主缆的健康状况并进行有效的维护,确保实现100年设计标准,成为桥梁建设者必须解决的难题。 传统的监测除湿手段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百年工程的更高要求。项目团队在花江峡谷大桥设计之初,就创新采用了智慧监测技术,在每根主缆内部植入3根智慧索股,每根智慧索股内置多根光纤光栅传感器,形成覆盖主缆全长的分布式监测网络,相当于构建了覆盖主缆全长的“神经系统”,从而实现对主缆应力、温度、湿度以及振动响应进行实时监控。 记者:你们在修桥的时候,附近的老百姓是不是也天天看着你们,恨不得你们早点能够完工? 韩洪举:第一是盼,第二是比较好奇,因为在这个地方修这么大一个桥,他们以前也没见过。对面山上天天有人,现在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了。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后,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从贵阳到黔西南州贞丰县的车程减少1.5小时,随着交通瓶颈被打破,大桥将给当地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记者:两岸的老百姓,到底让他们怎么能够最大受益,这件事放在哪去考虑? 韩洪举:主要是通过设置更多的一些互通,现在的互通设计得很密了,每个乡、每个镇之间,基本上我们都留有上下的通道。 记者:对于这些,尤其是生活贫困的人来说,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一个机会? 韩洪举:对,有很多是这样。如果他走都走不出去,他怎么能够看外面的世界?他看都看不见,他怎么能够改变他的世界?所以后面我多次去回访的时候,就发现现在家家都有小汽车了,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说我想,有时候我们不再拘泥这条路,作为业主来讲究竟收了多少钱,有时候你会想,它对周边的带动作用究竟有多大,农民富了没有?经济上去没有?这些东西我觉得考虑的因素应该会更多一些。 作为国内知名的桥梁专家,韩洪举有着30多年的桥梁生涯,对于修路架桥造福当地百姓,他感受颇深。 记者:从这个经历也好,从这个经验也好,给你带来的沉淀是什么? 韩洪举:我觉得首先还是不要考虑在局部一个小的利益上去,要放到整个大环境上去看,比如一个省、一个国家,这样去看,很多事情就想通了。比如说我们修花江桥,造价也不低,你怎么算,整个运营期30年你都收不回来,但是整条路算一算,周边的经济算一算,不就算过账来了吗?所以说桥,它也不完全是我们物理意义上的桥了,它更多的是连接人心民心的一个事情。 责编:伍镆 一审:伍镆 二审:印奕帆 三审:刘乐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