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落地雄安新区,这个决定选对了。”坐在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四楼的办公室里,洞见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洞见科技”)董事长姚明接受采访时发出一阵感慨。 2024年,姚明受邀参加了一场在雄安新区举办的宣介会,现场被雄安新区“创新之城、生态之城”的定位所打动,更被雄安新区给出的政策所吸引。 “当时我们有打算把公司落在雄安新区,但心里有些忐忑,怕流程复杂,吃不透也用不好政策。”让姚明没想到的是,得知他们有意向后,雄安新区管委会专门安排了团队与他们对接,当面拿着政策文件一条条“捋”,哪些是人工智能企业能直接享有的,哪些需要准备材料申请,讲得明明白白。“我们发现能享受的政策真不少,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姚明说。 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航拍图。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供图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催生出意想不到的合作机遇。入驻后,姚明发现,同一栋楼内的企业能成为天然合作伙伴。“我们与楼下的华清智言一季度就开始对接,产品互相集成,拓展产业链。”姚明说,“这种楼层间的成果转化,大幅提升了协同效率。” 雄安科技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产业运营中心负责人崔航介绍,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围绕“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聚焦AI+数据、AI+模型、AI+气象、AI+医疗、AI+城市运行、AI+机器人等方向来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 “这些产业间既形成紧密的上下游联动,又构建起互补共生的生态链条,企业在园区内就能便捷找到合作伙伴,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高效协同。”崔航说。 入驻园区的另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稳准智能(雄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稳准智能”)是2024年10月注册成立的。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启动资金,更需要把技术变成产品的机会,雄安新区满足了这一点。”稳准智能创始人张天扬提到选择雄安新区的原因,也是众多企业代表的心声。 “通过深入规划与精准招引,雄安新区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资源等聚合在同一物理空间内,楼上楼下的一次串门,咖啡厅里的一次碰面,就可能促成一次合作。”崔航介绍。 凭借聚集在雄安新区的产业链,张天扬迅速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圈”。目前,稳准智能通过雄安科学园管委会、雄安集团的推荐,已在探索智能防汛等场景合作。 落户园区仅仅几个月的雄安华清智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清智言”),近期工作开展得也有声有色。“目前,我们主要在做智算中心算力调度平台、大模型工具链平台研发,以及布局能源电力、泛政务领域、医疗领域3个重点行业的行业大模型,已跟多家单位进行沟通洽谈业务。”公司创始人李强干劲儿十足。 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航拍图。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供图细致入微的园区服务,更让企业少了顾虑、多了省心。 “来雄安工作后,同事们上下班路程都在20分钟内,房租也比北京便宜很多。”这样的生活条件让洞见科技员工做起研发来更安心。 “我们刚注册那会儿,对相关政策不太熟悉,园区特别贴心,直接帮我们代办了工商手续,省了我们不少事。”华清智言品牌负责人韩丽锦告诉记者,“产业园还专门建立了服务群,不管是物业方面的问题,还是政策咨询,在群里提出来都能随时得到响应,特别方便。而且办公场地实现‘拎包入驻’,让我们能快速投入运营,真的很给力。” 近年来,雄安新区把人工智能作为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场景赋能,加快聚集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要素,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除了政策赋能,资金支持同样让企业感到“解渴”。雄安依托100亿雄安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100亿雄安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构建起“2+6+N”基金管理体系,搭配上市绿色通道,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提供了多渠道助力。 从政策保障到场景供给,从资金支持到生态构建,雄安正以“政策扶持+基金引导+人才聚集+场景应用”的组合拳,为科技创新型企业铺就成长沃土。正如企业负责人们所说,“落地雄安,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责编:伍镆 一审:伍镆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