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假期,陕西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曲江文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夜经济”成绩单:核心景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日均客流突破39万人次,夜间消费占比超六成,文创销售额环比增长50%。 通过“夜游引流、文创破圈、科技赋能”三轮驱动,曲江文旅成功实现了从单一观光向沉浸式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让千年盛唐文化与现代夜经济完美交融。 夜幕降临,大唐不夜城灯火璀璨,宛如一条金色游龙蜿蜒在西安的夜空下。身穿汉服、手持鱼灯的游客穿梭在仿古街巷,与演员扮演的“李白”吟诗唱和,相映成趣,再现了盛唐市井的繁华景象。 夜游引流,文化塑魂 “国庆假期虽然有降雨,但生意一直很红火,经常要忙到凌晨才能收工。”不夜城附近多家汉服体验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外地游客对汉服妆造兴致浓厚,随着入境游回暖,前来体验的外国游客也显著增多。 曲江文旅以“夜经济”为核心引擎,将传统景区全面升级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国庆期间,“盛唐诗会”“汉服巡游”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成功吸引游客深度参与。在演艺板块,曲江文旅坚持“小而美”路线,与陕师大音乐学院等高校合作,以非遗音乐为创作根基,打造具有文化厚度的演出作品,并推动其向标准化、产品化方向演进。 以大唐芙蓉园为例,通过融合非遗音乐、国风雅集、妆造旅拍、夜游光影、主题商业、特色美食等多元产品组合,不断模糊传统观演和观光的边界。夜幕之下,游客可身着唐装加入“盛唐乐舞巡游”,沿曲江池畔聆听宫廷乐韵;或登船沉浸于《大唐追梦》光影叙事,重温李白吟诗、贵妃起舞的盛唐场景。 ![]() 数据显示,曲江景区夜间客流已占总客流的六成以上,这标志着其从“单一观光”到“留客消费”的成功转型。 文创破圈,IP增值 在曲江文创旗舰店内,以唐诗、兵马俑、博物馆文物为灵感设计的文创商品备受青睐。融合现代科技的“唐诗光影灯”、以唐代侍女为原型的“唐妞”盲盒等产品,让厚重的文化IP变得可亲可感。 近期,多款西安特色文创接连走红“出圈”。在不夜城旁边的大相文博文创门店,来购买的游客排起了长队,以肉夹馍为造型设计制作而成的毛绒玩偶“绒馍馍”受到游客追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塔宝”“绒馍馍”等文创产品,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不夜城街区,一家新开设的文创店铺吸引了不少游客目光。该文创店铺创新推出了立体拼图,核心产品中国古典服饰榫卯拼图成为这个假期的爆款产品。店铺负责人介绍:“除了传统文创,我们还复原了唐朝街景,推出建筑系列拼图,让游客把‘盛唐记忆’带回家。” ![]() ![]() 科技赋能,点亮“夜经济” 曲江文旅通过“文化+科技+商业”的生态布局,持续扩大夜经济影响力。《雁塔流光》AR沉浸式演出让古老遗迹焕发新生,跨境支付服务为境外游客提供了便捷消费体验。同时,文创市集、非遗手作等业态的引入,为夜间消费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今,曲江文旅正通过夜游聚集客流、文创提升价值、科技重塑体验,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盛唐烟火气在现代夜经济中焕发全新活力。 (文中图片均为本报记者何昱璞拍摄)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