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2025年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台博会”)在广东东莞举行。这个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东莞市、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联合主办的盛会,经16载历练,已成为服务台商台企开拓内销、转型升级的金字招牌。 “东莞是台商投资大陆的‘先行地’与‘活力沃土’。30余年来,数千家台企在此扎根发展,覆盖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领域。”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表示,台博会发展成为祖国大陆规模最大的两岸经贸交流活动之一,印证了“东莞制造”与“台商智慧”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令人倍感骄傲和欣慰。 2023年,《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东莞两岸方案》”)获国务院批复,东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国字号”两岸合作平台。作为落实《东莞两岸方案》的重要举措,台博会肩负经贸合作、产业对接、人文纽带、融合示范四大核心功能,正持续推进两岸共同市场、共融产业、共建家园,助力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 携手开拓共同市场 在台商品牌专区,富强鑫机械等知名台企带来国际先进的机械装备,现场成交超过千万元;在省市形象展区,“李时珍故里”湖北黄冈馆的大健康产品引来络绎不绝的体验者;在东莞33个镇街展区,长安镇的电子精品、厚街镇的时尚潮品,凸显着“国际制造名城”的实力……海内外台企集结,携手开辟两岸共同市场。 台博会2010年创立,连续16届已累计促成合作意向448.7亿元。本届台博会展览规模创历届新高,670多家参展企业中,不乏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已多次参加台博会。”台企五川音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现场成交过百万元,总经理邓志腾表示,“台博会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大陆市场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大陆市场的行业趋势,了解东莞以及大湾区惠台惠企的政策动向和服务环境,与更多潜在客户建立联系”。 “国务院批复《东莞两岸方案》以来,东莞积极探索两岸创新发展合作路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局长黄慧红介绍,东莞市制定出台“1+6”政策体系,在经贸合作、产业融合、科技交流等各领域推动方案落地。方案批复至今,东莞新设台企超550家,目前总数约3800家;上半年莞台贸易总额超870亿元,增速提升至21.1%。 越办越有影响力的台博会,便是莞台经贸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广大台企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基础扎实,在拓展海内外市场、创新贸易服务等方面经验丰富,与我们的发展方向十分契合,合作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东莞市委书记韦皓表示,展会规模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将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 “台博会多次蝉联两岸规模最大的经贸交流活动,今年更是实现国际化突破,向东南亚台商拓展‘朋友圈’。”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峻睿说。记者走进首次设立的“亚洲台商主题馆”,这里集结了来自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的海外台企,展示着众多装备、电子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 多家布局东南亚的台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动荡的国际经贸环境下,手握技术却缺乏渠道是他们面临的现实困境,台博会亚洲馆的设立为他们提供了拓展新市场、新渠道的契机。来自马来西亚的辛建文捲门集团有限公司,带着防火钢板门等创新产品参会。“放眼全球,大陆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大湾区的发展活力尤其让我们充满期待。我们参会的核心目标就是开拓大湾区市场。”公司董事长辛庆利说。 记者看到,来自东南亚、中亚等地区的采购商以及京东、小米、山姆等大型商超平台的采购商活跃在展会现场。“台博会采购体系实现国际化升级,为亚洲范围的台商提供交流合作平台,让展品变市场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助力台企开拓国内市场、稳定扎根经营、加快转型升级。”黄慧红说。 据统计,本届展会超7000名采购商进场,达成采购意向40.1亿元。“面对艰难的环境,只要两岸企业家共同携手,就没有冲不破的困难、打不破的难关。”李政宏说。 协同打造产业集群 “未来,就在眼前。”台博会上,明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AI协作型机器人分外吸睛:融合AI智能、机器视觉、人机协同技术,这台聪明的机器人能像人一样,脑眼手合一,迅速观察、判断、执行任务。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高效的人机协作生产,它能帮助工厂和产业创造更高价值。记者看到,达明机器人、英业达等台湾龙头企业带来令人赞叹的“未来技术”和解决方案,而在东莞镇街馆,凸显3C电子、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优势的鲜活案例,则勾勒出东莞多元、活跃的产业图景。 共同市场需要坚实的产业支撑。“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提速、新质生产力政策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需求爆发,广大台商台企可依托东莞完备的供应链体系,抓住机遇、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布局。”李政宏在台博会上说。 作为台商登陆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广东产业土壤肥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去年销售规模超5万亿元,东莞所在的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蓬勃发展;前不久,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东莞也正位于这条新质生产力勃发的创新走廊上。广东省委常委王曦在台博会上表示,广东积极推动台企参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鼓励支持台企开展技术改造、设立研发机构、创新产业科技。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累计引进台资企业约3.6万家,实际使用台资累计约730亿美元。 “我们以展会为平台,引导台商台企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加入广东共同打造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黄慧红表示。今年台博会紧扣《东莞两岸方案》中的“实施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联动台湾最具竞争力的电子产业,聚力办好电子专业展。展会广泛邀请两岸企业家峰会、全国台企联、台湾电电公会、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等台湾行业公会,携手推动台资企业总部投资广东,并举办多场产业链对接会,搭建产业合作桥梁。 莞台高新产业园作为两岸产业深度融合的一张崭新名片,在台博会上被重磅推介。据介绍,这是全国首个台商开发建设的定制式产业园区,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莞台优势产业合作领域,为台企提供优质发展空间,目前首开区已入驻20家台企,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借台博会契机,东莞组织远道而来的台企实地考察了该产业园,开放的营商环境、优质的产业空间令他们赞叹不已。 “今天的东莞和广东已脱胎换骨,成为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基地。”回顾20多年间亲身感受到的变化,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感慨万千,“台博会让我看到了台企在大陆转型升级的丰硕成果。东莞及广东已成为台商的‘运营总部’,台商从此地开枝散叶,辐射到大陆各个地方。” 齐心共建美好家园 密切的经贸合作,让莞台常来常往、越走越亲。台博会上,来自台湾花莲的文旦柚热卖,背后藏着一段两岸同胞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 今年7月,台风“丹娜丝”重创台湾,文旦柚等农作物损失惨重。“正在岛内的招商招展团队立刻南下帮扶,由东莞台协解囊出资采购滞销农产品,并促成文旦柚等农产品跨越海峡,在台博会平台能上尽上、能卖尽卖,全力帮助受灾农户渡过难关,尽显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吴峻睿说。“文旦柚第一次走进东莞,头一天上午就卖了四五百箱,蛮惊喜的。”展位销售人员沈玉萍说。 《东莞两岸方案》获批复以来,两岸人文交流走近走深,齐心共建美好家园。2023年9月至今,东莞已举办两岸文化产业艺术展、台湾大学生大湾区圆梦行等近200场交流活动,吸引超2万名台胞台青参与;制定出台《共建台湾同胞宜居宜业美好家园若干措施》,以22项突破性措施,支持台胞台青就业创业,强化教育、住房、金融、医疗等各项服务。 台博会成为两岸共同家园的鲜活窗口。记者在热闹的“宝岛风情长廊”看到,台北、高雄等22个县市的台湾伴手礼汇聚,从桃园的特产美食到阿里山的高山茶,“一县市一爆品”呈现地道台湾风味;台湾民俗表演和广东英歌舞、粤剧轮番上演,带来两岸民俗文化盛宴。 扎根东莞的台湾青年创业者的奇思妙想和创新案例也在展会上呈现。在东莞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展位,台籍博士吕杰融展示着“磁力牵引管道检测机器人”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去年我们与松山湖台青创业协会联合参展,收获了很好的反响,一年来不仅得到了众多企业的支持,也精准对接了市场需求。希望今年能跟更多企业迸发出火花。”吕杰融说。 “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馆纳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岸青创企业,一站式展示台青在大陆的青春奋斗故事。”东莞台港澳事务局副局长欧阳全表示,以展为桥,东莞努力搭建两岸青年交流生态圈,提供本地政策、青年服务与创业资源的现场对接,让东莞作为“台湾青年拼事业、享生活首选地”的印象深入人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