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市,让国投智能(当时叫美亚柏科)从厦门一间实验室成长为网络空间安全与社会治理‘国家队’,中国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资本市场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更是产业生态的‘连接器’。”国投智能总经理周成祖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科华数据、狄耐克、美图……一家家厦门企业借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之路,正是厦门利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 作为经济特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厦门资本市场发育早、基础好、活力足。厦门证监局表示,截至2025年8月底,厦门拥有境内上市公司68家,总市值达7970亿元,境外上市公司33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首位。 润泽创新的“金融生态雨林”在厦门扎根成长,一个涵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在鹭岛成熟运转,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激发其成长动能。 市场加速发展:资本活水为创新企业注动能 近年来,厦门资本市场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厦门证监局表示,2019年实施注册制以来,厦门市累计新增A股上市公司23家,较此前增加5成,总数达到68家。境外上市公司新增16家,总数达33家。此外,厦门还有上市后备企业565家,辅导备案拟上市企业12家,其中1家科创板IPO已注册待发行,11家企业正在申报境外上市。 厦门现有68家境内上市公司经营各具特色,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业务,大都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据了解,厦门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厦门象屿等3家上市公司连续多年为世界500强主体企业,12家上市公司为工信部评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厦门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超过三分之一和八成。 厦门证监局表示,厦门上市公司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发展韧性持续提升,盈利质量实质性改善,制造业持续转暖,民营经济表现亮眼,出口出海进程加速,科技创新引领业绩增长,实体经济“基本盘”、经济发展“排头兵”、科技创新“生力军”的作用日益突显。 从资本市场来看,厦门上市公司创新动能强劲,在新兴赛道迅速崛起。厦门证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厦门全市上市公司披露研发经费支出总额112.5亿元,同比增长2.2%,制造业平均研发强度为6.23%,11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其中星宸科技、吉比特等7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以特宝生物为例,该公司致力于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等治疗领域生物医药的创新研发,承担了9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年其研发投入达3.42亿元,为上市前一年的5.3倍。 厦门证监局表示,该局制定了落实“服务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科创板“1+6”专项政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工作措施,配合厦门市政府和市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出台了《厦门市金融全方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厦门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联合厦门市金融、工信、科技等部门组织实施了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资源培育工程,全力支持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转型升级。2025年1-8月,厦门证监局走访了科技型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69家次,联合举办高质量申报培训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座谈会等8次。如今,厦门企业已经成为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代表,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厦门证监局表示,历年来厦门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2218亿元,募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软件信息、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像厦钨新能、艾德生物、特宝生物等公司重点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前沿战略材料、基因与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厦门市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下一步,厦门证监局将以科创板改革为契机,积极挖掘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优质科技企业,做好工作指导,持续推动厦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创新融合。 创新生态赋能:创投与多层次市场协同发力 上市企业队伍的持续扩大,离不开厦门对初创企业的呵护和培育,用金融活水将其慢慢浇灌成“参天大树”。近年来,厦门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市场。厦门证监局表示:“我们积极协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立足经济特区优势,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促进私募股权创投等基金行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吸引有实力的私募机构到厦门发展,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厦门私募基金管理人共321家,管理基金规模达2034亿元,同比增长了6.23%,增幅居于全国前列。其中,股权创投类机构209家,管理基金规模1664亿元,同比增长了3.31%。 厦门证监局表示,厦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累计投资厦门本地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项目613个,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此外,厦门还在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创新型等企业融资需求,形成了立体式的“金融生态雨林”。厦门证监局积极指导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与全国股转系统建立了三四板对接“绿色通道”机制。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于2025年4月15日正式开板,目前已有102家专精特新企业登陆专板挂牌,其中3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申请转到新三板挂牌,厦迪亚斯成为福建省首家通过“绿色通道”转板新三板挂牌的专板企业,还有1家取得转板挂牌批文,提升了区域性股权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培育和规范功能。 厦门证监局还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主要负责人深入一线走访重点企业和有关私募机构,加强政策宣讲,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同时,厦门证监局协同沪深证券交易所持续举办债券业务培训班,召开厦门辖区债券市场规范发展会议,引导厦门企业积极利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创新品种债券,来提高融资效率、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厦门证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厦门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公司企业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融资1076亿元,同比增长57.6%。2025年1-8月,厦门企业债券融资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30家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融资651亿元,其中,厦门企业发行科创债42亿元,金圆集团发行了科创债新政后福建省首单“科创投资类”公司债券,金额10亿元,助力科技创新发展;象屿集团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跨境电商产业园持有型不动产ABS。 厦门证监局表示,该局将积极协同厦门市有关部门继续加大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资源挖掘培育力度,通过建立健全全链条培育机制,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科创企业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选择合适的市场、板块上市融资,力争实现厦门辖区科创板、北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