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美出口保持韧性叠加基数效应,中国9月出口同比涨幅升至8.3% ...

来自: 证券时报网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海关总署周一公布数据称,以美元计,9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3%,增速较8月回升3.9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7.4%,涨幅较上月大幅上升6.1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904.5亿美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9月出口增速回升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受中秋节错期影响,今年9月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多出2天;二是去年9月台风天气对沿海港口出运带来很大扰动,低基数会推动高今年9月出口同比增速。

海关数据显示,1-9月,中国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东南亚联盟、欧盟和美国,其中,对东盟出口同比大幅增长14.7%,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6.9%,对欧盟出口增长8.2%。

展望下一阶段出口走势,王青在采访中表示,受出口动能减弱及上年同期基数抬高等影响,四季度出口有可能转入同比负增长。

他进一步分析称,首先,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大幅上调关税,当前外需整体呈现放缓态势。更为重要的是,在本轮美国发动的全球贸易战过程中,尽管国内出口企业会通过加大对欧盟及“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出口等贸易转移方式缓解冲击,但与疫情期间全球产业链受到严重扰动不同,在各国对美出口受阻、我国对美出口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国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王青指出,年初以来,我国出口偏强,主要与美国加征关税过程反复多变,4月以来各类“转出口”、“抢出口”效应持续发酵有关。伴随8月美国与主要经济体达成贸易协议,同时上调对其他国家关税,这一现象将逐步消退。总体上看,四季度美国高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和我国出口的冲击将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界面新闻表示,往后看,价格因素与去年高基数或将对出口增速形成拖累,但我国出口仍具有利条件。

伍超明分析称,全球经济放缓压力增加、OPEC+达成增产协议以及特朗普支持增加传统能源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加上国内“反内卷”效果需要等待,部分行业短期内仍面临一定产能过剩压力,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负增趋势难改,将对出口形成拖累。另外,去年四季度出口基数大幅走高,对我国出口增速形成一定拖累。

不过他同时指出,近年来我国贸易伙伴不断拓展、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提高了我国应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波动的能力,对出口份额形成一定支撑。

进口方面,王青表示,伴随四季度出口增速持续下行,“大进大出”的对外贸易格局下,其对进口的影响会进一步显现,预计10月进口同比增速可能转为负值。

他提到,贸易战之外,未来影响进口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国内大力提振内需的政策效果。9月末宣布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推进后,四季度国内稳增长政策会显著发力,这将对进口增速有一定拉动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9月29日举行的月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入到具体项目上,后续将督促各个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