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分享:新形式下的汽车再循环产业链模式与趋势【再生金属产业论坛】 ...

来自: 金属要闻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10月14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 SMM全球再生金属产业高峰论坛(中国篇)主会议上,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会长张莹围绕“新形式下的汽车再循环产业链模式与趋势”这一主题展开了论述。

报废车回收拆解市场的发展历程

►2019年之前:

1.总量控制,市场无活力;2.拆解无规范,暴力拆解;3.环保不达标,粗放经营;4.管理模式传统,经营单一;5.市场不明朗,行业无创新。

►2019年之后:

标准化——GB22129 / HJ348:统一行业的技术与建设能力,确定了产能与拆解规范及污染防治。

规范化——实施细则:简政放权,行照后证,资质认定,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规模化——715号令:鼓励产业链发展,市场化经营,走规模化发展路线。

1.重点政策说明

715号令实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绿色优先,推进“放管服”,加强科学管理。为了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实施细则施行:国家鼓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GB 22128-2019:《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是企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重点从安全、环保以及满足企业经营的基本技术设备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HJ348-2022:防止报废机动车拆解、破碎过程中产生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推动行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

2.新政策新标准新市场的企业发展的三要素

•规范要求

对企业拆解产能、场地建设、设施设备、人员、信息管理、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对车辆回收进场中的技术内容进行规范要求。包括废车贮存、固体废物贮存、回用件贮存及动力蓄电池贮存。

•安全环保

回收拆解企业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报废机动车拆解过程应满足HJ348中所规定的清污分流、污水达标排放等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相关要求。应实施满足GB/T33000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具有水、电、气等安全使用说明,安全生产规程,防火、防汛、应急预案等。

•循环经济

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拆解水平,提升拆解产物经济性;国家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打破多重障碍,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决策要求,明确“五大总成”交售的渠道、追溯管理要求;拓宽回用件市场渠道,加快回用件的市场流通。

全国的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与回收范围与回收利用率

报废车企业:全国资质企业数量已超1900家,设计产能超3200万辆;其中超过百家省有4个。

回收范围:覆盖全国90%的区域。

新能源汽车回收企业:占比超85%。

回收利用率95%。

报废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旧换新以及老旧更新政策通过对现有存量产品的优化、更新,将直接促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老旧、高排放、高能耗汽车产品的淘汰,也有利于新能源、智能网联化产品的进一步推广。

•以旧换新、报废更新,将推动我国现有汽车产业格局变革,更将为我国汽车再循环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综上所述,报废汽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及市场发展策略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加强行业合作与资源整合、拓展再利用市场与提高附加值等措施,可以推动全球报废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双新政策 拉动消费成果明显 政策赋能汽车产销两旺

►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服务消费

其在列举两新政策拉动消费时提及:2024年3月6日,商务部部长表示,促消费还有两项重点工作:一是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二是提振服务消费。如,在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乘用车就超过了1600万辆,其中车龄15年以上超过700万辆。

2025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3.59亿辆;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纯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69.23%。

♦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44.97%。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19年的120万辆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689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全国有10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100万辆,45个城市超过200万辆,27个城市超过300万辆。成都、北京、重庆超过600万辆,苏州、郑州、上海、西安超过500万辆。

其还对低碳与环保下的汽车的产业政策——绿色、2025年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工作实施细则进行了阐述。

老旧机动车的更新报废将持续提速

✓攻坚目标是,到2025年,运输结构、车船结构清洁低碳程度明显提高,燃油质量持续改善,机动车船、工程机械及重点区域铁路内燃机车超标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全国柴油货车排放检测合格率超过90%,全国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铁路货运量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

✓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推广上门取车服务模式。

✓加快新能源车发展,逐步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有序推动老旧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探索开展中重型电动、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到203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

✓随着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市场,深挖汽车新兴消费我国机动车的保有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在鼓励淘汰与消费提振的推动下,老旧机动车的更新报废将持续提速。

全国汽车排放量: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

2023年,全国机动车排放量:一氧化碳(CO)743.0万吨、碳氢化合物(HC)191.2万吨、氮氧化物(NOx)526.7万吨、颗粒物(PM)5.3万吨。

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HC、NOx和PM超过机动车排放总量的90%。其中,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占汽车排放总量的80%以上,PM占90%以上;而汽油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占汽车排放总量的80%以上。

其对各类型的汽车PM、Nox排放量进行了介绍。

按排放标准划分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

•全国国Ⅲ及以前标准汽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79.6万吨、41.9万吨、119.0万吨、1.9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26.9%、24.3%、23.1%、38.6%。

•全国国Ⅳ标准汽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250.2万吨、71.3万吨、185.6万吨、1.4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37.4%、41.3%、36.0%、28.2%。

•全国国Ⅴ标准汽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52.7万吨、46.0万吨、192.6万吨、1.4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22.8%、26.7%、37.3%、27.4%。

•2022年,全国国Ⅵ标准汽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86.4万吨、13.3万吨、18.7万吨、0.3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12.9%、7.7%、3.6%、5.8%。

2024年汽车回收量同比增长70.7%

•2024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达到787.2万辆,同比增长70.7%;

•全年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达到846万辆,同比增长64%。

•新能源车达到15.2万辆,超2023年全年报废量的25%。

•“两新”政策激发消费活力,效果明显。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从6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超过50%。

•全年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

近期多地暂停了家电和汽车置换补贴

•北京、江西、上海、重庆、浙江等地:相继宣布暂停家电换新和汽车置换补贴,调整补贴发放方式。

•在9月份的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截至9月10日,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了830万份。

•"报废"与"置换"的概念。

•目前多数地区暂停的是置换更新(卖掉旧车买新车)补贴,而报废更新(将老旧车送至有资质的回收企业进行报废后购新车)补贴在很多地方仍在实施。

•例如有些省份在暂停置换补贴的同时,对报废更新采用了"先领取资格,再申报补贴"的新模式。

此外,其还对回收价格指数(2021年7至2025年9月)进行了分析。

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

打击非法回收拆解:持续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查处报废机动车非法回收拆解等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动回收拆解企业:推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率和资源化水平。

数据及政策依据:数据及政策依据为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的相关通知和细则,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

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025年2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强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要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制定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快制定修订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带动回收利用。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发展迅猛,专家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00多亿元。然而,行业一直存在缺乏强有力行业标准、监管困难、电池回收企业盈利困难等难题。专家认为,这次行动方案直击痛点,将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方案。

•截至2024年底,中国白名单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产能为423.3万吨/年,其中梯次利用产能204.2万吨/年,回收拆解利用产能219.1万吨/年。整个行业进入理性发展阶段。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将达到82万吨。

•自2028年起,退役量将超过400万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产值也将超过2800亿元。

《欧盟电池法》的生效 将对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欧盟官方公示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简称新《电池法》)正式生效,并且于2025年2月18日起强制执行。

•新《电池法》对未来在欧洲经济区销售的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做出要求:电池需要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及数字电池护照,同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电池重要原材料的回收比例。

•其核心观点是:谁生产谁回收,谁进口谁回收。

•新《电池法》法案将对电池生产、使用、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监管,涵盖了电池分类、碳足迹、电化学性能和耐久性、电池设计、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并对电池生产者、进口商、分销商的责任进行严格细致的规定。

电池护照、碳足迹披露、可再生原材料使用比例要求等条例的执行进程是《电池法》的核心,也是业界关注的重点信息,关键节点如下:

※2025年2月18日起,电动汽车电池碳足迹将强制执行;

※2026年2月18日起,可充电工业电池碳足迹强制执行;

※2027年2月18日起,大于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的电池护照强制执行,轻型运输工具电池、便携式电池可拆卸和更换强制执行;

※2028年8月18日起大于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的可再生原材料占比要求强制执行。

《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 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明确符合附表要求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共分为两个类别:“含有镍或(和)钴元素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含有磷酸铁锂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

•明确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和再生钢铁原料的商品编号。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的海关商品编号为3824999996。

•明确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的装运、申报要求及海关检验方式。

进口再生黑粉原料不能与其他种类的再生原料混装,不允许散装,不同类别的再生黑粉原料应分类放置;报关时同一报关单下不允许申报不同种类的再生原料。明确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的检验按照海关行业技术规范进行检验,确定是否符合附表指标要求。

未来的发展趋势——产业推动再循环体系化

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需要结合汽车产业链的完整性进行定位,从体系的角度才能产出矩阵的角度,报废车行业是一个承上启下,链接着产品与资源,即是末端,也是源头,报废车回收拆解及再循环体系对整个产业链来说十分重要。

01.生态环保守护者:报废汽车的科学回收拆解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符合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02.再循环价值提升:报废汽车回收的再循环价值十分可观。单辆车可拆解出废钢、塑料、橡胶具有高价值原材料。

03.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制定标准,促进汽车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政策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与智能网联化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发展:拆解汽车、零部件与电池的技术创新。

市场规模扩大:汽车的回收与拆解、再循环产业链联动。

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

汽车再循环产业体系化将助力双碳践行

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汽车再循环模式创新

政策法规的更新对汽车制造和老旧车辆的报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行业必须不断调整以满足遵纪守法,合理规划,迎合市场需求和管理要求。


》点击查看2025 SMM全球再生金属产业高峰论坛(中国篇)报道专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