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 1、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要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2、10月15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本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 宏观经济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0月15日正式施行。明确禁止经营者利用数据、算法、平台规则实施三类行为,包括强制跳转、恶意卸载等破坏其他经营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以不正当方式获取、使用他人合法持有的数据;滥用平台规则实施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打压竞争对手的行为。 2、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粮食库存充裕、市场平稳。市场化收购,已成为粮食收购的“大头”,占到了收购量的9成以上。 3、为保障我国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发展利益,交通运输部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启动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发展利益受影响情况调查。后续根据调查情况适时出台相应措施。 4、工信部主持召开部分省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加力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加强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形势研判分析和政策储备。 5、国家税务总局: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三季度,全国企业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0.4%、2.6%、2.1%、3.1%和4.4%,增速总体稳步回升。 投资要闻 1、周二,A股冲高回落,科创50、创业板指跌幅较大,热门题材集体回调。板块方面,超硬材料、保险、白酒板块涨幅居前,半导体设备、GPU、钴矿板块显著下挫。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62%报3865.23点,深证成指跌2.54%,创业板指跌3.99%,科创50跌4.26%。A股全天成交2.6万亿元。 2、周二,香港恒生指数收盘跌1.73%报25441.35点,恒生科技指数跌3.62%,均连跌7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1.55%。医药股全线下挫,有色行业高开低走,半导体行业明显回调。南向资金净买入86.03亿港元,小米集团、腾讯控股获加仓。 3、从1.8万亿元到超2.4万亿元,A股两融规模今年不断创历史新高。但随着A股10月13日、14日出现连续调整,个别券商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 4、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1985.67亿港元,续创年度净流入额历史新高。在南向资金大幅流入的带动下,港股市场表现亮眼。近期,港股市场出现一定调整。机构人士认为,短期扰动因素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带动港股估值回调,但中长期趋势不改,港股行情有望继续向上。 公司动向 1、京东宣布联合广汽、宁德时代将推出一款汽车,11月11日期间正式发布。京东方面将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2、“Robotaxi独角兽”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双双获批回港IPO。中国证监会披露,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境外发行上市获备案,均拟发行不超过1.02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3、迈瑞医疗: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4、瑞芯微: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7.6亿元-8亿元,同比增长116%-127%。存储芯片DDR4向DDR5转型或致后续业绩继续快速增长。 5、小商品城:第三季度营收53.48亿元,同比增长39.02%;净利润17.66亿元,同比增长100.52%。 6、宗申动力:控股子公司宗申航发公司终止上市辅导。 7、淳中科技:董事长、董事、高管已完成减持计划,第二大股东张峻峰超计划减持3.38万股。 8、上海港湾:商业航天和钙钛矿太阳能业务占营收比例不足1%且尚未盈利,三名高管10月14日合计减持9.05万股。 国际动态 ![]() 1、美国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44%,标普500指数跌0.16%,纳指跌0.76%。沃尔玛涨近5%,卡特彼勒涨超4%,领涨道指。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跌1.26%,英伟达跌超4%,亚马逊跌逾1%。中概股多数下跌,再鼎医药跌近6%,万国数据跌超5%。 2、央视新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较今年7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2026年将增长3.1%,与7月预测值持平。 3、新华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14日重申,美联储将根据经济前景演变和风险平衡,以“一会一议”的方式制定政策,而不是遵循预先确定的路径。 南财精选 1、美国加收天价港口费将反噬自身经济 美国政府停摆已持续近两周,特朗普政府却并未将解决国内预算僵局作为优先事项,反而挖空心思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索取资金,这种做法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反噬效应。 2、信号明显!43岁也能考公了,35岁上限被打破,背后隐藏大趋势 2026年国考整体招录计划有所缩减,但应届毕业生招录计划保持稳定,基层招录计划有所增加。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