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吴萌 曾含琪 向志豪 张家界报道 “原本还在为找工作焦虑,没想到通过人社部门的岗位推荐和职业指导,我顺利拿到了到融媒体中心见习的‘求职通关卡’”刚毕业的赵同学兴奋地说道。今年以来,张家界市人社部门紧扣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需求,以“精准化对接、保障式托底、跨域型拓展”为特色,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逐步构建起覆盖“从课桌到职场”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截至目前,2025届2753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已实现100% 跟踪服务,1782人成功就业,为全市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服务破难题:从“找岗位”到“优匹配” “太感谢了!让我毕业就能无缝衔接工作岗位。”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周同学,在桑植县就业服务中心的跟踪式实名制就业服务下,顺利入职桑植县农夫山泉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详细了解其求职意向、专业技能和职业规划,为他推荐适配岗位,助其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 这样的精准服务,正覆盖张家界市更多毕业生。针对离校未就业群体,该市通过“线上小程序+基层摸排” 双渠道建立台账,对有就业意愿者严格落实 “1311” 服务:1 次政策宣介讲清补贴与档案流程,3 次岗位推荐匹配专业需求,1 次职业指导明确就业方向,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提升就业能力。数据显示,2025 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中,跟踪回访率、就业服务率均达 100%,64.73% 的毕业生通过企业入职、见习等方式就业;对就业困难者,还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力求做到全面覆盖、精准帮扶,确保“不漏一人”。招聘会现场的“一站式指导”同样直击痛点。以往,部分学生因简历质量差、岗位定位模糊错失机会,如今市人社部门组织年轻干部担任 “现场职业指导师”,逐行修改简历、避免经历 “泛泛而谈”,还结合学生实习经历制作“岗位匹配清单”,明确技能提升方向与岗位冲刺目标。“不用东奔西走,在招聘会就能完善简历、理清方向,找工作更有底气了。” 一名张家界学院学生说。 补贴兜底减负担:从“缓压力”到“增底气” “看到‘湘就业’小程序显示补贴申请通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张家界学院李同学毕业前一直担心生活开销影响求职准备,直到一次性求职补贴申请通过——审核完成后,他将收到1500元补贴,“这笔钱虽不多,却能帮我减少顾虑,更专注地找工作。” 为兜牢毕业生就业底线,今年8月,张家界市开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申领通道。毕业学年内积极求职创业、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可通过线上自助申报,借助大数据自动校验比对,通过系统校验者无需额外提供证明材料,申领流程大幅简化。目前,当地三所高校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均已完成申报,补贴将陆续发放到位。 “让每一名学生扣好就业‘第一粒扣子’,是我们的责任。” 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求职补贴不仅能缓解毕业生经济压力,更能帮他们树立就业信心,让努力不被现实成本束缚。 跨域拓展拓渠道:从“家门口” 到“全省域” 如今,张家界毕业生求职不再局限于“家门口”——市人社部门主动对接全省资源,将就业服务延伸至“全省域”,让选择更多元、路径更顺畅。 在市内,毕业生可一边与本地企业面对面沟通岗位,一边找指导老师优化简历,若担心专业不对口,还能及时获取本地技能培训补贴清单。走出市外招才引智,市人社部门组织本地优质企业组团参加省厅“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系列专场招聘,还量身定制“岗位清单+政策展板”:应届生可同步对接全省优质企业,不用辗转多城跑招聘会;往届待业毕业生能与外地企业沟通跨区域岗位,还可在城市展厅现场咨询人才引进标准、求职补贴申领等政策。 “以前找工作要么只盯本地,要么瞎投外地岗位,现在通过参加‘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招聘会,既能对接全省好企业,还能了解各地政策,心里特别有底。”一名毕业生感慨。对此,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全链条服务,把毕业生求职的‘岔路口’变成‘直通路’,让就业服务既覆盖‘家门口’,也延伸到‘全省域’。”事实上,通过全省平台,不仅拓宽了本地毕业生的求职视野,提升了本地企业的知名度,更能为张家界产业发展引入外地优质人才,真正实现“双向共赢”。这一举措让“张家界就业服务”品牌走出市外,推动就业资源在区域间高效流动。 从精准服务破解就业难题,到补贴兜底减轻负担,再到跨域拓展拓宽渠道,张家界市人社部门以“政策 + 服务”织密就业帮扶网。一系列暖心举措全程护航,为毕业生求职铺路、成长赋能,助力他们精准对接岗位,实现“青春与就业”的双向奔赴,在时代舞台书写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