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二十年,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觉醒,到一条河的生态涅槃;十载,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到一座城的生动实践。圭塘河,这条浸润雨花记忆的血脉,曾承载发展的重量,如今正书写文明的嬗变。《圭塘河,幸福彼岸》系列报道,不只记录清波的归来,更愿解读一脉活水如何滋养一方土地、润泽万千生活。从治理的智慧到产业的融合,从区域的协同到开放的胸襟,长沙市雨花区以河为卷、以民为本,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共生、保护与发展共荣的长卷。今日推出第四篇《一河赴海,万商通途》,下一篇推出《一河清欢,万家共栖》。 圭塘河畔书写中非经贸合作的“雨花实践” 相关链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熊晓宇 长沙报道 圭塘河的尽头,是海的回响。 这条发源于长株潭绿心的城市内河,蜿蜒28.3公里,静静流淌过雨花区腹地,汇入浏阳河,奔流至湘江、长江,奔涌向大海。 在这河海相约的交汇处,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深耕5年,既承接河的滋养,更融入海的胸襟,以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探路先锋姿态,为圭塘河注入联通中非、贯通内外的开放动能,让内陆的沉静与世界的声音,在此交汇成发展的合奏。 每一天,圭塘河见证着跨越山海的相遇:非洲的咖啡豆、坚果与鲜花由此走进高桥市场的货架、社区的商铺、市民的日常;湖南的机械、特色湘品也在此集结,走向广阔非洲。企业客商、国际友人穿梭往来,在河的见证下,书写着中非经贸合作的“雨花实践”。 在这河海之间,一种以生态为基、以开放为帆、以幸福为岸的发展叙事,正缓缓展开。 向“海”图强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这是雨花区与生俱来的地理标签。然而,这片内陆腹地,却凭借国家级战略平台的叠加赋能与自我革新,将开放基因深植于发展血脉。 圭塘河下游,高桥大市场用20余年光阴书写着从“菜篮子”基地到中南地区最大综合性市场的蜕变。如今,又乘着自贸东风跃升为“世界商港”,每一次转身,正映照着雨花区向外眺望、向内改革的决心。 圭塘河下游,高桥大市场乘着自贸东风跃升为“世界商港” 在远离海岸线的地理条件下,湖南自贸试验区的获批为雨花区的开放发展注入了奔涌的国家级动能。5.17平方公里的雨花区块,与市场本身的脉动深度共振,是全国唯一以市场主体为载体、含高铁特等站的自贸区,汇聚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七大国家级平台。 开放的本质,是规则的对接与要素的流通。自成立以来,自贸雨花区块以平台为舟、创新为浆,不断破除壁垒、打通开放经脉,让梦想直达蔚蓝—— 当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需“分箱发运”出口,传统监管模式却要求它们返回原产地鉴定,费时耗资,自贸雨花管委会联动海关部门,在全国首创性提出联动监管模式,实现“就地鉴定”,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年均降本超400万元; 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自贸雨花区块依托全国唯一对非区域性评议基地,持续推进基地功能由单一评议向服务产业转型改革,成功推动发油、卫生用品等中国标准首次获东非共同体采纳,让“湖南造”通往非洲的道路更通畅,为企业降本3亿元..... 真正的“出海口”,不囿于江河入海处,而生于敢闯敢试的开放胸襟中。 5年来,自贸雨花区块以开放之姿,累计形成2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6项、全省首创4项、5项纳入全省复制推广。一项项制度创新如同“破冰船”,让这片内陆之地成为通往世界的枢纽。 真正的开放,不是地理的馈赠,而是制度的突围——心有蔚蓝,内陆亦是前沿。 海纳百川 海南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内,吻野(海南)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夏威夷果的香气弥漫,机器的运转声,与远在非洲乌干达坚果产业园的采摘声、湖南高桥大市场顾客的交谈声,正遥相呼应。 一颗夏威夷果,非洲生长、海南加工、湖南销售——这是吻野的完整产销链,也是“湘琼联动、中非协同”的生动缩影。在自贸雨花区块推动下,吻野(湖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湘琼两省“共建共管”运营模式,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进口非洲坚果在海南精加工,再通过高桥大市场的流通网络销往全球。眼下,车间生产线全速运转,订单排到年底。 开放,让货物流通,更带来产业链的深度耦合。通过“非洲原材料+中国技术”模式,自贸雨花区块推动非洲产品向品牌化、高附加值跃升,已成功孵化120余款“非洲好物”,形成芝麻、腰果、可可、木薯等多条进口产业链。 自贸雨花区块推动非洲产品向品牌化、高附加值跃升,已成功孵化120余款“非洲好物” 这条开放“航道”,始终双向畅通。尼日尔尼亚美市,湖南在非洲建设的首个联动功能区——由自贸雨花区块入驻企业湘非万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导开发的湘尼经贸深度合作联动功能区正在快马加鞭建设,将围绕“进口替代”和“出口创汇”两大主题有效推进湘非经贸合作共赢,目前已吸纳钢结构厂、发电厂、石膏厂等1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实现抱团出海、集群发展。 圭塘河畔,建筑面积达42000平方米的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汇聚25个省市州特色馆、370余家工厂,打造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产业最集中的出口产品基地,双峰小农机、邵阳箱包假发、永州3C数码,从这里启程,沿着中非经贸合作的快车道,走向非洲乃至全球市场。 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内,“湘品”沿着中非经贸合作的快车道,走向非洲乃至全球市场 中非经贸总部基地、东盟经贸总部基地等平台相继落户,一批国际商事机构纷至沓来,中非经贸数字化平台将“传统通道经济”升级为“平台数字经济”......以海纳百川之姿,自贸雨花区块正成为汇聚全球商流的“超级节点”。5年来,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约440亿元,其中对非贸易超110亿元、年平均增速38%;完成外商直投1.7亿美元,引进重大项目29个、总投资818亿元。当河与海在此相拥,发展的潮声,正在圭塘河畔澎湃回响。 高水平的开放,不只是“卖全球、买全球”,更是“链全球、融全球”——在协作中重构价值,在流通中共创未来。 幸福入港 从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坐电梯到3楼,1万平方米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徐徐展开——埃及香精芬芳萦绕,埃塞俄比亚咖啡醇香四溢,肯尼亚观赏鱼摇曳生姿,120多款非洲优质产品在此汇聚,宛如一座微缩的非洲大陆。 这里是“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2个专题展厅、8个功能区以及32个特色国家馆,实现53个非洲建交国展销全覆盖,365天常态化向市民开放,不仅是商品展台,更成为市民触摸世界、体验多元文化的开放窗口。 奔赴蔚蓝,不为奇观,而是让航船带来的丰饶,惠及河流沿岸的每一个人。自贸的东风,正将全球机遇转化为圭塘河畔“家门口的幸福”。 自贸的东风,正将全球机遇转化为圭塘河畔“家门口的幸福” 这种幸福,是融入日常的全球滋味。近年来,自贸雨花区块推动湖南口岸首次进口肯尼亚牛油果、贝宁菠萝等,开展“非洲好物网购季”推动非洲农食产品走进商超快闪店与直播间,首创将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拓展至批发市场,实现退税周期从“月级”压缩至“分钟级”,让肯尼亚的鲜花、埃塞俄比亚的手冲成为年轻人日常的浪漫,让买非洲好物就像买菜一样方便。 这种幸福,是人人可及的出彩机遇。数据显示,自贸雨花区块新增经营主体5042家、较成立前增长近80%,新增企业2603家、较成立前增长近20%;区块积极推动与雨花经开区、黄花综保区在保税加工、商贸流通等领域合作,推出6项“一件事一次办”“黄金十条”惠企政策,免费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线,建成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设立全省首个经贸园区外币代兑机构,让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连接更快捷、成本更低。 这种幸福,更是一种“家门口看世界”的文化自信与心灵丰盈。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全年开展的研学活动让市民、游客“零距离”体验非洲鼓、非洲舞等特色文化;以文化出海,山猫吉咪带着“中国功夫”动画风靡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非洲鼓点撞上东方狮吼,当卢旺达干辣椒与长沙臭豆腐同台竞技,圭塘河畔的日常,浸润着文明互鉴的韵味。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交融与心灵共鸣,是开放带来的更高维度的幸福。 开放的最终落点,是让全球机遇化为可感可及的日常——幸福的尺度,就在与世界对话的广度与深度中。 圭塘河畔的日常,浸润着文明互鉴的韵味 圭塘河的尽头,是海的回响;雨花开放的尽头,是民的福祉。当异域风味融入市井烟火,一条河与一片海的故事,正升华为一座城与一个时代的合唱。 河海相约,不止于相遇,更在于共生;开放发展,不只为繁荣,更是为共享。这是“两山”理念的开放注脚,也是“新发展理念”的雨花实践——以河为媒,以港为梦,通往世界的每一步,都踏在幸福彼岸。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