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大搞“超前学习”,小学生忙着上初中课程,有的甚至提前学完初二重点课程……媒体调查发现,在“双减”的背景下,一些地方“超前学习”风气依旧浓烈。本应该是放松休息的暑假、双休日,孩子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不仅孩子累,家长也疲惫不堪。 过重的学习负担、过于紧张的时间安排,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将影响学习效率。“超前学习”虽能带来一些短暂的学习优势,但这种优势难以持久,甚至会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造成阻碍。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符合该阶段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 为什么“超前学习”现象仍然顽强存在?一方面,“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少家长看到他人“抢跑”便难以淡定。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上,一些机构和个人不断渲染教育竞争、放大教育焦虑,家长很难保持自己的教育定力。同时,当前,教育评价仍存在唯分数、唯成绩的导向。一些地区和学校,仍在强化应试模式,通过挤占学生休息时间、超前教学等来提高成绩。这种集体性的焦虑情绪相互传染,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进一步推动“超前学习”风气的蔓延。 为“超前学习”降温,需要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尤其是要把身心健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要认识到,超前抢跑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带来的持久危害。 持之以恒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治理,加大对隐形、变异学科培训的打击力度;学校要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体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改变唯分数、唯成绩的评价导向,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品德、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等方面的评价……如此,方能重塑教育生态,引导家长在尊重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理性进行教育选择。 “超前学习”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的存在和蔓延反映了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解决这一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协同发力,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才能真正为“超前学习”降温。 责编:潘华 一审:潘华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人民网 |
昨天 22:41
昨天 22:31
昨天 22:30
昨天 21:42
昨天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