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发现蛙类新物种“顾莵角蟾”

图片1.marked.png

图为此次在南岳衡山发现的顾莵角蟾。(石胜超 摄)

图片3.marked.png

图为此次在南岳衡山发现的顾莵角蟾。(旷一葛 摄)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0日讯(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旷一葛 周翔宇 匡代勇)近日,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省南岳树木园等单位,以《A new species of Boulenophrys (Megophridae) from Mt. Hengshan, Hunan Province, China, with Re-Description on B. hengshanensis》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Animals》联合发表了两栖类角蟾科布角蟾属新物种:顾莵角蟾(Boulenophrys gutusp. nov. Kuang, Wei, and Shi,2025)。该发现是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专项调查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图片5.marked.png

图为此次在南岳衡山发现的顾莵角蟾。(彭辉 摄)

“从2024年7月开始,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委托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胜超博士团队,开展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专项调查。研究团队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数据,并仔细核验相关标本,发现在南岳存在着一个新的物种——顾莵角蟾。”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科副科长李杰介绍道。

图片2.marked.png

图为此次在南岳衡山发现的顾莵角蟾。(周翔宇 摄)

布角蟾属物种全世界目前已知76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顾莵角蟾是湖南省发现的第19种。相较于近年在南岳衡山发现的衡山角蟾,顾莵角蟾胫部相对较长,踵部与身体垂直时互相接触,其腹部两侧有数个深褐色大点斑,颞褶后部明显增大。目前,该物种仅分布于南岳衡山海拔250米至1100米之间的溪沟边,栖息于石缝、落叶堆或灌丛下,对水质和植被条件要求较高,属于地区特有两栖动物。

图片4.marked.png

图为此次在南岳衡山发现的顾莵角蟾。(匡代勇 摄)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敏感,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顾莵角蟾的发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岳衡山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优良,进一步展现了湖南丰富的两栖类生物多样性。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研究该物种的种群动态与分布范围,以应对环境变化与人为干扰带来的潜在威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