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超、湘超联赛的哨声相继吹响,谁也未曾料到,最“火爆出圈”的却是永州这座千年古城:大麦网15万+的“想看”标记、刷屏热搜的“树上挂票”“相亲票”、主场客场成为湘超的“顶流”赛场…… 流量从来不是凭空而来,它本质上是民意的奔涌和汇聚。 如果说,最初“野生球场”的走红是意外,那么一路持续高涨的“永州流量”则是来自田野街巷,来自各行各业的民意票。 赛事初期,网友恣意调侃永州球场的简陋,晒出花样百出的观赛姿势。面对这份带着烟火气的“吐槽”,永州没有回避、封堵,而是坦然正视球场“原生态”的特质,真诚吸纳“挂票”这一民间创意,创新推出“树上挂牌”观赛模式。 为让球迷“挂得安全、看得尽兴”,当地主动清理枯枝、加装安全梯,发布妙趣横生的《“树上挂票”使用指南》。这波操作真正把与民同乐玩活了,场内球员驰骋拼抢,场外球迷树上观赛呐喊,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比起“一刀切”的禁令,“树上挂票”的包容不仅留住了足球的快乐和激情,更让群众触摸到了城市的温馨和温度。 如果说“树上挂票”是对群众即时需求的积极回应,那么后续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则是对球迷多样化诉求的积极回应。随着赛事“出圈”,“一票难求”的呼声渐高,“砖头做看台”“围墙挖洞看球”的调侃中,饱含着群众观赛的迫切期待。永州没有将这些“玩笑话”当耳旁风,而是认真倾听、积极落实,“砖票”“洞票”等创意票种应运而生,让群众的“随口一提”变为现实。 年轻人盼着看球时多些社交机会,10月9日永州便全国首创“相亲票”,把全民运动和“全民脱单”一把抓,令全国各地网友羡慕不已。300张门票吸引4800余球迷预约,一经推出就被一秒抢空。网友调侃:“‘相亲票’比春运火车票还难抢。”永州用一次次接地气的创意证明:读懂球迷的心,把赛事办得有趣有料有人情味,远比拥有顶级球星更能收获最真挚的热爱。 在观赛需求得到满足后,永州进一步引导群众从“观赛者”变为“共建者”,将赛事热情转化为持久的城市归属感。当群众对体育场水泥围墙进行彩绘的呼声日益高涨,永州果断把画笔交给人民,以创意征集汇聚八方智慧。本地市民、返乡游子、外地游客纷纷参与,绘出“永冲锋”“永州八景”等主题彩绘,留下专属永州的城市记忆。当市民用画笔勾勒出城市轮廓时,他们的身份便从“旁观者”转向了“主人翁”,这份参与感也自然从赛场延伸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更凝聚起推动发展的深厚合力。 永州主场对阵邵阳的焦点战,一场无人机表演,更将赛事氛围推至顶点。1500架无人机如星河般点亮夜空,以光影为笔娓娓讲述永州故事,收获全场一致好评。光影流转间,现场球迷屏息凝望,在惊叹之余心生共鸣:“原来我们永州人,这般可爱可敬,既有敢想敢做的闯劲,亦有细腻温暖的温情。”这场表演不仅为赛事注入科技与艺术活力,更成了永州人凝聚认同、抒发情感的纽带。 湘超的热度早已溢出赛场,点燃整座城市的活力。 每逢赛事,全城电子屏打造的“第二现场”让足球激情蔓延街头巷尾;免费公交、医疗保障、景点免票、酒店优惠等配套服务,推动“看球”延伸为“深度游”,带动餐饮住宿消费持续攀升。“十一”黄金周284.66万人次的客流量,既是赛事催生的发展红利,更印证着“城市真心待民,民心必以热情相报”的真理。 有人追问,永州何以接住这“泼天的富贵”?答案写在湘江西岸的变迁里,写在宋家洲公园的蝶变上,更写在城市管理者的决策中。 曾被遗忘的湘江西岸江滩,如今是市民赞誉的“永州外滩”。面对沿江老房破旧、汛期受淹的民生难题,永州攻克棚改拆迁难题,建成10.19公里的湘江西路,串联十余条街巷;4万平方米的婚纱草坪成为市民的休闲乐园,促消费活动千万补贴撬动超6000万元消费,让这里成为惠民生、聚人气的“城市客厅”。 曾“脏乱差”的宋家洲,在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与人大的议案推动下,仅用5个月便蜕变为潇湘源头的“明珠”,3400米环湖跑道、十余处特色景观、各类便民设施紧扣群众需求,日均接待市民上万人次。 从江滩到“城市客厅”,从城中村到生态公园,这些变迁的背后,是永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一以贯之的坚守。当足球热浪袭来,赛事管理的智慧与城市发展的初心深度融合,便成就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最生动的实践。“新永州、好永州、美永州、福永州”的愿景,正在民心凝聚中一步步照进现实。 当下,不少地方为“出圈”绞尽脑汁,“永州流量”恰恰直击核心:流量是人民赋予的,民心才是最持久的流量密码。 一场全民狂欢的足球赛,让永州这个开放包容、亲民务实的城市,站在了聚光灯下,更站在了群众的心坎上。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