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携手共建活力、和谐、繁荣的亚太大家庭——中外人士热议亚太地区民意调查报告)
制图:宣艳李嘉兆 近日,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和环球时报研究院联合发布《活力亚太——亚太地区16国民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亚太地区民众普遍认同亚太经济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肯定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等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发展经验值得本国借鉴,期待各方携手共建活力、和谐、繁荣的亚太大家庭。 在21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中,本次调查综合考量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及民调取样的可操作性,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亚太国家,共回收有效问卷9077份。报告全面呈现了亚太地区民众对开放合作、多边主义的鲜明诉求,为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民意支撑。 合作共赢 为地区发展注入活力 亚太地区占世界人口1/3,占世界经济总量逾六成、贸易总量近一半,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作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先驱,亚太经合组织诞生30多年来,已逐步发展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为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引领经济全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显示,85%的受访者认可亚太经合组织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本国受益于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的发展合作,包括获得“更多国际合作”(44%)、“更多发展机遇”(37%)和“更多先进技术”(35%)。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亚太合作面临不进则退的严峻挑战,开放还是封闭直接关系到亚太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民调显示,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符合地区大多数民众的期待——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本国经济发展正走向“更开放合作”,75%的受访者支持本国更加积极深入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的各项合作。 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认为,亚太经合组织为促进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成员经济互利互惠、增进本地区人民利益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成员通过高水平政策沟通和机制协调,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凝聚共识,加强互信,有效化解地区普遍关注的重大风险和挑战,提升了合作实效性。 “从早期的茂物目标到布特拉加亚愿景,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领域从传统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迅速拓展至数字经济、创新、绿色低碳等以高质量增长为核心的议题,这符合绝大多数成员的利益诉求。”南开大学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副会长刘晨阳表示,当前,中小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迫切需要通过区域合作获取发展动力,寻找缩小发展差距、弥合数字鸿沟的机会,亚太经合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尤为显著。 民调结果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愿意或会考虑参与亚太经合组织设立的职业、教育类培训和交流项目。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认为这是一个积极信号,“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增进各国间人员往来和交流沟通,特别是媒体和青年领域的交流合作,对于增信释疑、民心相通有着重要作用”。 “亚太经合组织的一大优势和特色,就是走出了一条尊重差异、寻求合作共赢的道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魏建国指出,相较于其他区域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从经济体量到发展水平、发展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别,这种差异化也使得亚太经合组织更为包容多元。民调结果显示,约七成受访者认为自主自愿、协商一致、非约束性的合作原则适用于当前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魏建国认为,这一灵活务实的原则有利于各经济体在充分沟通协商下寻找利益交汇点,通过合作共赢携手向一致的目标迈进。 共创共建 中国作用获广泛认可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经济体,始终坚持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自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其他成员一道深化贸易投资、创新发展、绿色转型等领域务实合作,以实际行动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以开放姿态分享发展理念和治理方案,为亚太地区长期稳定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民调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肯定中国在推进亚太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五成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亚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表示,中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倡导的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亚太经合组织的互联互通蓝图高度契合,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领域为地区国家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的稳定增长与开放承诺,为亚太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支撑。” 中国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地区各方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民调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多领域的发展经验值得本国借鉴。“在多重挑战叠加的背景下,亚太经济发展相对平稳,中国的稳定发展起到的支撑作用尤为关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表示,中国正以高水平开放与亚太经济体共享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更多机遇。无论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选择,还是中国与周边国家逐步推进的免签政策,都直接带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活力。中国的发展经验基于自身实践,对亚太地区国家具有较强的适配性,对区域发展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泰中两国深化合作,将为泰国提供发展机遇。”泰国国会上议院外交委员会副主席奇布表示,中国是亚太合作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以自身发展为亚太地区提供合作与发展机遇,通过互利共赢推动共同繁荣。“泰国希望在双边以及多边框架下,不断加强两国在数字技术、科技创新、清洁能源、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凝聚共识 亚太共同体拥有美好未来 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明确提出,到2040年建成一个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报告显示七成受访者对此表示期待。 亚太地区民众对于建设开放亚太、包容亚太、绿色亚太、数字亚太有着广泛共识,普遍期待各成员在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各项合作。在贸易投资领域,受访者最期待降低关税和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在数字经济方面,网络安全与5G/通信技术领域的合作更受青睐;在创新合作领域,新能源技术和医疗健康最受关注;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需求强烈。 奇布表示,作为亚太乃至全球的重要经济增长引擎,亚太经合组织进一步推动地区发展与合作备受期待,“希望各成员在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达成更多共识,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打造更加繁荣、更具活力的亚太经济作出贡献”。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韩国举行。韩国东亚研究所所长、韩中全球协会会长禹守根表示,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希望未来该组织不仅能继续助力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还能成为促进地区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性平台。韩国和中国是利益交融的近邻,也是共同维护亚洲稳定和发展的伙伴。希望两国通过亚太经合组织这一平台,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共同描绘亚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026年,中国将第三次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受访民众期待各方就减贫、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治理、创新发展等议题进行探讨,共同规划未来。 刘晨阳表示,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成员间存在“抱团取暖”的需求。多年来,中国在亚太地区合作中始终扮演引领者角色。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体量,既能依托市场优势为区域合作提供资源支撑,又能凭借强大的产业能力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因此各方对中国在推进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抱有期待。 “2026年中国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我们对此充满期待。”阿基诺表示,希望届时亚太经合组织能重点关注包容性增长、数字互联互通、绿色转型与人文交流等议题,进一步巩固亚太大家庭的合作共识,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这不仅符合亚太各方的共同利益,也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与信心。 (人民日报记者陈一鸣、孙广勇,环球时报记者易佳、刘斯尹参与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