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片,首批4所疏解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雄安校区正在加紧建设。 它们进展如何?一座新城如何服务保障未来学术殿堂?它们又将为雄安带来什么?记者深入项目一线,寻找答案。 进度条刷新 首批4所疏解高校加速建设 10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建设工地塔吊林立,工程车辆穿梭不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目前,校区一期工程南区已启动,总计30余栋建筑正在同步施工,其中13栋学生宿舍楼已冲出正负零,进展最快的两栋已于近日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祝虹煜介绍。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总占地2600亩,远期规划容纳学生约3.6万名。当前正在推进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97万平方米,第一组团主要为宿舍区,预计2025年底陆续完成主体结构工程;第二组团包含思源楼、教学楼、学院楼、双创中心、食堂、活动中心等教学科研及配套设施,正处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10月15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的4栋学生宿舍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校区的“门户”建筑——独具特色的钢结构“钢铁书院”已雏形初现。 “目前,校区建设已全面铺开并持续提速。第一组团项目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包含4栋学生宿舍楼、钢铁书院及综合楼共6栋建筑。本次封顶的4栋学生宿舍楼将为4500余名学生提供住宿。”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党委书记、副总指挥苏栋介绍。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总占地245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94.18万平方米,分为首开项目和第一、第二、第三组团4个部分推进。目前,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的第二组团项目已全面开工,涵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学院楼、食堂、宿舍等大学所有核心功能,是未来校区运营主体。 9月29日,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建设同样迎来重大节点,一期工程和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雄安)项目所有建筑82.88万平方米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在首批4所疏解高校中率先实现一期工程建筑100%开工。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的施工现场,各项作业正同步推进。目前,该校一期工程已全面铺开,预计到今年底,包括首开项目和第一组团在内的共10栋建筑将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季荣生介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一期工程批复建筑面积51.89万平方米,包含30栋主要建筑,功能涵盖教学、科研、实验及学生生活服务等。 首批4所疏解高校建设能够高效推进,不仅依靠施工单位的全力奋战,更离不开雄安新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其中,“一会三函”审批制度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的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项目,在8月26日取得‘二函’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后立即开标,一周内即取得‘三函’施工意见登记函,并全面开工。”祝虹煜说,这种高效的审批流程极大缩短了项目前期时间,为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季荣生同样深有感触。“雄安新区的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制度,实现对房建、市政等工程施工许可的扎口管理,极大减轻了建设单位多头跑办手续的压力。”季荣生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施工意见登记函的审批,3月10日向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提交了申报资料,3月12日便取得批复,保证了项目快速开工。
创新亮点多 不止于建楼,更着眼于绿色智能便捷 疏解高校建设不是简单“搬家”,而是在雄安这片创新热土上寻找发展新机遇。 高标准建设绿色智能校园,是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项目的一大目标。 “我们不仅要建得快,更要建得好,打造一个绿色、智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校园。”在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建设现场,祝虹煜介绍。 “你看那些宿舍楼的屋顶,未来将铺满光伏板,既供应热水还能发电。”祝虹煜说,校区一期72栋建筑全部按照最高的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设计。 站在规划图前,祝虹煜详解校区的创新理念“300米生活圈”。“我们突破了传统大学功能分区明确的模式,通过组团式布局,让学生在宿舍周边300米半径内,就能完成上课、就餐、学习、锻炼等日常活动。”他指着图纸上的功能区划说,每个学生宿舍区域周边都集中配置食堂、学习中心、体育中心以及部分教学楼,这样的设计极大提升了校园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让学生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和交流上。 在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临街而建10层高的“钢铁书院”。这一设计传承了学校前身“北京钢铁学院”的历史渊源,也彰显了学校的学科优势。 “‘钢铁书院’相当于一个功能复合的‘小社区’。一二层设有学习研讨室、办公空间和大型活动厅;三至十层为具备独立卫浴的学生宿舍。”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规划设计管理部副部长王健介绍,这样的设计可满足学生住宿、学习、社交等多种需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栋建筑采用钢结构建造。“这是一栋装配式建筑,钢构件在工厂预制,运至现场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能有效缩短工期。”王健介绍,该校将绿色智能理念融入整个校区建设过程中。未来,校区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超过30%。 未来,大学校园里的“无界植物园”长啥样?记者在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建设现场一探究竟。 “不仅要如期建成,更要全力保障每一处细节融入学科特色与生态理念,以‘北林精神’传承雄安生态之城的历史文脉。”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规划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陈桂成介绍,北京林业大学拥有林学、风景园林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先锋队、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在雄安新区校园设计过程中,该校结合学校专业优势,设计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种生境,精选各类珍稀乡土树种、特色观赏草和药用植物,并布局多个开放空间及户外教学实习设施,在打造“无界植物园”的同时为学生创建寓教于景的户外课堂。 发展看未来 打造产学研一体化高等学府 从一张白纸,到一栋栋楼宇拔地而起,再到一所所面向未来的高等学府,雄安新区的高等教育规划不仅着眼于疏解功能,更着眼于未来。 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王健,自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筹建之初便投身新校区建设工作。昔日容城县沙窝村、羊定村的平坦土地上,如今塔吊林立。他说:“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的占地面积约是北京校区的3倍,将彻底解决老校区长期空间不足的发展瓶颈。”毕业于该校又参与新校区建设,王健感到既骄傲又责任重大。他介绍,未来,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将成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学校的矿业、冶金、材料等传统优势学科,以及新材料、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将迁入,其学科特点与河北省的行业特色、雄安新区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高度契合,将为河北地区经济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全球人才和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不仅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与突破。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一期包含产学研及创业用房、重点实验室及科研用房等重大科研平台用房22万平方米。“学校注重校城融合、产教融合、功能混合以及空间共享建设,考虑到高校与科研院所、社会企业等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未来将在雄安校区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祝虹煜介绍。 建设中的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正在打造随处都是“知识点”的“户外课堂”。 在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内,陈桂成的电脑上存着几百张北林雄安校园规划方案设计图。“整个校园布局运动花园区、生活庭院区、教学科研区等功能分区。”陈桂成介绍,规划设计结合不同学科需求打造植物认知、林草监测等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校园中随时随地“坐得下、聊起来、学起来、动起来”。学校将依托“数字大脑”搭建虚实共生的未来校园,学生可通过智能终端实时获取校园内各类植物的生长全息数据、养护轨迹和深度科普知识,随时探索解码生态世界的奥秘。 如今,首批4所疏解高校建设正在未来之城从蓝图变为现实,未来将成为汇聚人才、学科、资源和平台优势的教育高地,为雄安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见习记者 郝金钰 李畅) 责编:潘华 一审:潘华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