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开始,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大江南北都提前感受到了常年11月甚至12月才会出现的寒凉。随之而来的,关于“今年冬天气温很低”的说法引起关注。那么,今年冬天是冷冬吗?冷冬和暖冬的判别标准是什么?今年冬天气温状况将会如何发展?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 章大全:目前国内外数值模式预测,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是气温的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冷暖起伏大。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的趋势非常明显,另外一方面,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我国冬季气温冷暖波动会更为剧烈,需要密切关注阶段性的强降温和强升温过程,对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入冬的标准是什么? 今天迎来霜降,已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对于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气温状况会如何发展?入冬的标准是什么?戳视频↓↓↓听专家解读。 今冬气温冷暖起伏大是何原因? 今冬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据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 章大全介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趋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中纬度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受其影响,我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需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和强升温过程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秋天是变短了吗?冬天会更长吗? 随着最近这轮冷空气的登场,不少网友调侃说,脱下夏装,直接穿上冬装,秋天真的变短了吗?冬天会变得漫长吗?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 沈雨旸:对于我国很多地方来说,秋季在4个季节当中通常就是最短暂的,像东北华北的秋季大多是在50天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从入秋到入冬的进程,是伴随着冬季风的爆发和冷空气的大举南下,在降温之后的气温反弹也通常比较弱。所以从秋到冬的转换一般都是比较快速而且利落的,会给人一种秋天很短暂的感觉。 但是春季的气温波动比较大,所以气温要稳定地达到入夏标准,用时会相对长一些,也就导致春季的持续时间通常是会比秋季稍微长一些。 在秋季本身就相对最短的前提之下,这些年又是处在气候变暖的一个大背景之下,不少地方的夏季长度在拉长,入秋的时间也会明显推迟。但是对于四季分明的地区来说,很多地方入冬的时间并没有显著推迟,这就进一步压缩了秋天的长度,也就是大家感受到的秋天变短了。 从各个省会首府直辖市的一个统计数据来看,也确实是有很多地方的秋季变短了。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城市秋季缩短更明显,如果用1991年到2020年的气候数据和1961年到1990年的气候数据做一个对比的话,像合肥、广州、南宁、海口秋季的长度都缩短了10天以上;像北京、天津、杭州、长沙、福州、银川、南京这些城市秋季也缩短了4~7天不等,这些城市的入秋日期也或多或少有推迟,特别是像杭州、广州、海口这几个城市的入秋日期都推迟了11~13天不等。 冬季是否会变得更漫长?就新旧气候态的对比,除了华南一带的无冬区之外,我国其他大部分地方的冬季长度都是有所缩短的,主要还是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之下,入冬的时间略有推迟,而在入春的时间上则是普遍有比较明显的提前,也就导致了冬季长度总体上是在缩短的。 责编:兰宇琪 一审:兰宇琪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5 小时前
昨天 22:33
昨天 22:32
昨天 22:24
昨天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