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江聃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六位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围绕“十五五”时期的宏观政策与经济发展、畅通循环与对外开放、产业体系建设与科技创新、社会民生与公共服务等社会关切答记者问。 紧紧抓住时间窗口 《建议》共有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抓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三板块主要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任务。 发布会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首先介绍了全会文件起草情况和“十四五”时期相关成就。他表示,我国经济增速继续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展望“十五五”,《建议》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七个方面目标。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五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六是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七是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从现在到2035年只有10年时间,前5年发展好了,才能争取更大的主动。”韩文秀强调,要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抓住时间窗口,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 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十五五”规划涉及12条重点战略任务。《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首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表示,传统产业是我国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 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郑栅洁表示,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可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透露,“十五五”期间,要着眼四方面推动我国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包括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以及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三方面发力扩大内需 大国经济往往以内需为主导,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郑栅洁表示,结合《建议》的战略部署,将围绕拓展增量、提升效益、畅通循环三方面扩大内需。 拓增量方面,《建议》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同时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等。 畅通循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郑栅洁表示,《建议》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将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种市场障碍,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超过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直接来源,也吸引着外资加大在华投入。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表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民生话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围绕“十五五”时期卫生健康、人口发展等内容作介绍。 到2024年底,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9岁。雷海潮表示,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能够使得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在2024年的79岁基础上再提升1岁,达到80岁左右。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综合努力。如在服务模式上要突出全链条的贯通,让群众少得重病、及早康复。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优化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支付和结余资金的使用政策等。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雷海潮介绍,《建议》重点部署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明确倡导积极的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二是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三是推动老有所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