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声在线10月25日讯(通讯员陈细华唐征平)当清晨的阳光洒向资江,邵阳市的西湖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已自动开启数据采集;智慧供水管理平台正实时感知供水管网运行状态;数字城管中心内,AI算法精准捕捉着城市管理的“症结”;市民通过“城管随手拍”上传的问题,2小时内即可直达处置人员手中……如今,数字化技术已深度融入该市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推动城市管理从粗放向精细、从被动向主动深刻转型。 搭建“智慧框架”,城市管理有“脑”更有“眼” “过去处理投诉,仅核实具体位置就要耗费不少时间;如今系统自动定位、智能分类,责任单位一目了然。”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以“1+N”智慧城管架构为核心,通过构建统一的平台框架、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健全多层级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 一体化智慧城管平台整合了主城区70平方公里基础地形图、16.8万个城市部件、2.3万个地理编码及7000余个单元网格数据,建成了标准统一、动态更新的城市管理数据库。依托5G、AI等技术搭建的“城市管理一张图”,将路灯、井盖等“城市家具”与占道经营、道路积水等事件全部纳入数字化监管。 在实际应用中,科技正悄然守护着城市的每个角落。“汛期前排查管道,现在用QV窥探仪,管内积淤、裂缝一目了然。”市政技术员小王一边操控探测仪一边说。在市桥梁管理所,养护员小李每天查看监测系统数据:“昨晚风雨大,伸缩缝位移虽在安全范围,但下午得去检查下螺栓。”系统实时更新关键数据,让桥梁安全“看得见、管得住”。 “以前反映问题得打几个电话,现在拍张照就行。”大祥区张阿姨通过“城管随手拍”上传垃圾桶满溢照片,数字城管中心立即派发工单,15分钟后执法人员到场清理,半小时内反馈办结。这背后是“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的高效运转,实现从发现问题到办结核查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拓展“智慧”应用,城市服务有“温度”更有“速度”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设备,最终要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变化。”邵阳市城管局局长强调。如今,智慧城管正悄然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在守护安全、便利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市为城区200余辆渣土车配备定位终端及高清摄像头,构建起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以前半夜偷倒渣土频发,现在车辆一旦偏离路线,系统立刻预警。”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实时化、智能化的监管,使渣土运输管理从“事后追查”转向“事前预警、事中拦截”。 在公园人工湖畔等区域,高清摄像头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此前,系统捕捉到几名学生在湖边危险区域玩耍的画面,工作人员及时劝阻,为防溺水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城区瓶装气销售网点安装高清防爆摄像头,实现从气瓶存储到配送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智慧应用还在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湖口井体育公园的智慧跑步系统和智慧健身器材,成了市民的“运动顾问”,能实时显示运动数据、提示使用方法。“以前闷头跑,现在跟着指导做,更科学了。”常来健身的市民小周说。市民王先生在菜市场门口发现占道经营,通过“城管随手拍”上传照片,不到半小时执法队员便到场劝导。“以前可能堵半天,现在反映了就解决。”数字城管中心日均处理上百条各类问题,平台助力下,问题平均处置时长从数天缩短至2小时,基本实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天”。 民生服务也在智慧赋能下持续优化。邵阳市自来水公司升级智慧供水管理平台,形成“供水管网一张图”,建成精准控漏模式。“系统显示夜间用水量异常,我们连夜排查修复了漏点,没影响居民早上用水。”工作人员说。市燃气公司实现缴费、查询、开票等业务“一网通办”,并加速物联网表具改造。“以前缴燃气费要跑营业厅,现在手机一点就行,换了物联网表再也不怕忘充值停气了。”家住北塔区的刘女士满意地说。 展望未来:让城市更聪明、生活更舒心 “智慧城管不是装几个摄像头、建个平台就完了,核心是让技术真正服务老百姓,精准助力城市管理,让管理更有温度。”邵阳市城管局局长表示。接下来,该市将持续推进智慧城管迭代升级,探索城市管理智慧化的更多可能性。 从桥梁上的传感器到手机里的“随手拍”,从数字城管中心的大屏幕到家门口智慧化的公共设施,科技正深刻改变着城市管理的面貌。这座城市,正用科技的“笔”、民生的“墨”,精心描绘着一幅更聪明、更宜居的生活图景,书写着温暖人心的幸福故事。 责编:夏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
昨天 22:05
昨天 21:18
昨天 21:07
昨天 19:57
昨天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