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声在线10月26日讯(通讯员梅艳芳)10月26日,中南社区“守望惠残”救助项目圆满结项。在长沙市民政局福彩公益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慈善项目的支持、中南社区的领导和工作协同下,该项目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秉持“精准帮扶、多元协同、持续赋能”的理念,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切实改善了社区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其社会融入能力,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项目启动初期,项目团队深入社区一线,开展全面调研,为40名残疾人建立“一户一档”精准档案,全面掌握其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实际需求等信息,为后续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团队针对2户需求突出的残疾人家庭开展个案服务,通过定期探访、资源链接与心理支持,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有效缓解其生活困境。 在就业支持方面,项目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6场手工制作、电商入门、心理调适等实用技能培训,累计服务21名残疾人及家属,超额完成既定10人的目标。参训学员不仅掌握了新技能,部分已通过居家就业、社区手工作坊等形式实现增收,增强了经济独立能力。 为提升残疾人群体的法律意识与权益保障水平,项目联合区残联、街道开展3场法律援助与权益保护宣传活动,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并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同时,项目还组织5场关爱活动,包括助残志愿服务、物资发放、“开学季”“温暖季”礼包派送等,为困难残疾学生及家庭送去温暖与鼓励。 项目创新构建了“六位一体”服务体系,整合社区平台、社工专业力量、慈善资源、就业帮扶、法律援助与心理支持六大要素,打破传统单一救助模式,形成集“救助—赋能—发展”于一体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针对不同个体需求,项目实施深度个性化定制服务,如为肢体一级残疾对象链接无障碍设施、提供喘息服务,并引导其家属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增能—赋能—护能”的良性循环。 在宣传推广方面,项目形成“媒体+活动+网络”立体传播模式。相关活动被《新湖南》《华声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2次;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展示残疾人手工成果与就业案例,传递积极正能量;举办志愿者表彰活动,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助残事业,营造了尊重、理解、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区氛围。 项目执行期间,团队严格遵循时间节点,高效推进各项任务,累计服务覆盖中南社区40余名残疾人及其家庭。通过资金救助、环境改造、心理疏导、政策宣讲等多元手段,切实解决了受助对象的实际困难,显著提升了其幸福感与社会功能。 尽管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执行中也面临筹款渠道单一、服务需求动态变化等挑战。项目团队建议未来应拓宽企业参与路径,探索“助残小微工作室”冠名、员工志愿服务等模式;建立动态需求评估与培训匹配机制,提升服务精准度;同时加强社工专业培训,提升应对复杂个案的能力。 “守望惠残”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中南社区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为坤元社工等合作机构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项目深化了机构“扶弱助残”的使命,提升了专业服务能力,创新了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企业多方协同的运作模式,为今后开展同类公益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总结经验,优化服务机制,推动“守望惠残”模式在更广范围落地生根,让更多残疾人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希望,共同构建包容、友爱、可持续的社区生态。 责编:夏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
21 分钟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