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声在线10月27日讯(通讯员李志)如何将一道复杂的数学应用题,转化为学生清晰可解的步骤?省级重点课题《初中数学解决应用问题的“三读法”教学模式研究》为此提供了标准化的“破题钥匙”。为将这一研究成果转化为全校数学教师的教学助力,并备战教学实践大赛,10月23日,邵东市城区三中数学教研组举办了“三读法”教学成果推广暨实践动员会。本次活动面向全体数学教师,标志着“三读法”从课题成果走向全面课堂实践的关键一步。 成果落地:从研究范式到教学标准 活动伊始,课题主持人曾青青点明本次活动的意义:一是推广、二是动员。她强调,经过严谨的课题研究与实践验证,“三读法”已不再是理论框架,而是一套能让师生都受益的精准教学流程。其核心在于三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阅读阶段。 一读:限时阅读,脱稿复述题意。训练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捕捉关键信息,并脱离文本凭理解复述问题,旨在强化信息提取与瞬时记忆能力,确保“知其然”。二读:勾画细读,得出图表分析草稿。引导学生精细化审题,通过圈点勾画、绘制表格、草图等方式,将文字语言初步转化为直观的视觉符号,搭建起从“文字问题”到“数学模型”的桥梁。三读:图文精读,理清数量关系。结合第二步生成的图表草稿,进行深度推理,精确找出所有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列方程、写函数奠定坚实基础,最终实现“知其所以然”。 课堂亮剑:微课见证“真三读”的实战效能 理论的魅力在于实践验证。活动的核心环节是课题组成员带来的四堂“三读法”标准示范微课展播,现场演示了如何引导学生严格执行“三读”流程。课堂上,学生们从初读复述时的略显生涩,到二读勾画时的若有所思,再到三读精研时的豁然开朗,思维轨迹清晰可见。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证明了“三读法”在规范学生解题思维、降低畏难情绪、提升解题准确率方面的显著效果。 全员动员:以大赛促应用,深化教改 曾青青老师表示:“本次推广会是一次‘培训’,后续的大赛则是一次‘阅兵’——我们鼓励每一位数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实践,勇于探索,将今天所学的‘三读法’转化为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录制出精彩的课例参与角逐。”大赛的设立,为本次成果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抓手,极大激发了老师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迈向全员实践:吹响教学方法革新的号角 本次“三读法”成果推广暨实践动员会内容充实、目标明确、环节紧凑,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课题成果推广会,更是一场务实的教学能力提升会、一次激昂的教学改革动员会。我们坚信,随着“三读法”教学模式的全面落地与后续实践大赛的深入推进,城区三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必将迎来新一轮的飞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也将实现质的飞跃。 责编:夏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