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华13.2万亩二季晚稻集中收割 全力确保颗粒归仓

来自: 央广网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金秋十月,稻浪翻滚,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13.2万亩二季晚稻陆续进入集中收割期。田野间,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联合收割机轰鸣穿梭,农户忙着搬运、晾晒稻谷,全县各地掀起晚稻抢收热潮,以“抢”保收、以“干”促丰,全力守护全年粮食丰收成果。

联合收割机在沱江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内作业(央广网发 余涛 摄)

10月27日上午。该县沱江镇沱岭村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核心区,5台联合收割机呈梯队前进,正沿着田垄有序作业,切割、脱粒、秸秆粉碎一体化流程高效运转,短短几分钟,一亩稻田便完成收割。

“这些机器都是我从合作社雇来的,收割一亩要60块钱,快得很。今年晚稻抽穗期天气好,稻谷籽粒饱满,干产预计有550公斤。”正在田间协调收割的沱江镇种粮大户魏志军说,他共种植了850亩田地,其中580亩都在示范区内,能享受政府发放的免费良种、免费农药,他还积极追赶农机智能化,有6台插秧机,2台犁田机,2台农业无人机,基本实现了种植过程“全包干”。“现在新技术特别先进,比如农业无人机,在天上就可以撒农药、施肥,在天气不好时特别方便,我儿子就是一名无人机飞手。”

收割机实现切割、脱粒、秸秆粉碎一体化,直接将粮食装车(央广网发 余涛 摄)

据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介绍,为保障晚稻收割高效推进,该县提前谋划、精准服务,以38家农机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机大户为主体、以农机户为基础建立了农机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服务体系互通有无,调动加入合作社、大户、农机户的机械化生产设备,能提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全程机械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6.5%以上,做到“成熟一片,收割一片”。

同时,在白芒营镇、沱江镇、小圩壮族乡布局设立3个区域性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代收、代烘、代储、代销”全链条服务,解决小农户晾晒难、储粮难问题。

收割机在“保证粮食安全”标语前(央广网发 余涛 摄)

“2022年以来,我县创新‘累加补贴’模式,全县共投入1000万元对各类机具实施累加补贴,补齐粮食生产机械化短板,共新增大型拖拉机239台、联合收割机92台、插秧机168台、高效植保无人机85台、粮食烘干机121台,农机保有量稳步提升,大中型、智能农机装备占比逐年提高,装备结构持续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股负责人唐文涛说。

粮食丰收,面积是基础。江华瑶族自治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2025年预计完成1250亩耕地恢复治理,推动具备复耕条件的撂荒地100%复耕,为粮食丰收筑牢面积根基。同时,通过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以及对双季稻示范片给予专项奖补等政策,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

晚稻收割不仅要“颗粒归仓”,更要“效益提仓”。江华瑶族自治县积极实施单产提升行动,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推广稻-稻-油、稻—稻—菜、稻—稻—菇等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计划在晚稻收割后,引导农户种植油菜3万亩、冬季蔬菜5万亩,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综合收益。“政府引导我们搞这个‘稻稻油’,油菜在市场上销路很不错,增加了收入。”沱江镇种粮大户魏志军说。

沱江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内水稻长势喜人(央广网发 余涛 摄)

据统计,今年该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8.5万亩,其中双季稻(早稻加晚稻)种植面积26.1万亩,随着晚稻陆续归仓,全年粮食总产量23.8万吨的目标有望顺利实现,将进一步巩固该县产粮大县地位,为全市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