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民生蓝图:就业、收入、教育等将迎哪些红利?

来自: 华声新闻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今天(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

《建议》在群众就业、收入、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提出一系列举措。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加强产业和就业协同,积极培育新职业新岗位,支持企业稳岗扩岗。

完善人力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择业和用人观念引导,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完善就业支持和公共服务体系,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

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增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

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营造公平有序就业环境。

完善就业影响评估和监测预警,综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新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各类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加强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

促进和规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支持勤劳创新合法致富,鼓励先富带后富促共富。

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促进思政课堂和社会课堂有效融合,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

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办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待遇保障。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并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优化药品集采、医保支付和结余资金使用政策。

扩大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

健全社会保险精算制度,继续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健全社保基金长效筹集、统筹调剂、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机制。

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

优化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和经办管理服务。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政策制度体系,提升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

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加强疾控体系建设,防控重大传染病

健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促进分级诊疗。

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编制、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综合监管改革,加强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保障。

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

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发展防治康管全链条服务。

全方位提升急诊急救、血液保障和应急能力。

加强医疗卫生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

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发挥育儿补贴和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作用,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落实生育休假制度,实施早孕关爱行动、孕育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逐步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妇女和儿童健康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

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

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供给。

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内容,制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路径、措施,推动更多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健全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

加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完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

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责编:伍镆

一审:伍镆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一份饭菜的体面发布时间:2025-10-28
下一篇:
有害的工业污泥,怎么变成了种植用的“营养土”?发布时间:2025-10-28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